1944年的四川新津,美國人鏡頭下古風古韻,一城山水的西川袖珍縣
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一組拍攝於1944年的四川新津縣的老照片,這些老照片來自抗戰時期的美國記者所拍攝。新津位於成都最南端,人稱“西川袖珍縣”,是鑲嵌在天府之國腹地的一顆流金溢彩的明珠。 新津是成都平原古蜀文明發源地之一,古有“南方絲綢古道第一站”美譽。境內五河匯聚、平疇沃野。新津縣始建於北周閔帝元年(公元557年),因東漢建安年間廢古玉津,開設新渡而得名。下面就讓我們通過這些老照片,一起去看看70多年前的新津的樣子。

1944年的新津縣岷江渡口,一艘渡船上載著美軍的汽車。1943年底至1945年,美國空軍第14航空隊駐防四川新津機場,當年的美國空軍援華航空指揮部也設在這裡。在這裡工作和生活的美國記者拍下當時新津縣城的社會風貌。

1944年的新津街頭,三個美國空軍正在逛街。當時的新津縣城很小,大概有簡陽縣城的二十分之三大小,人稱“西川袖珍縣”,至於當時的城市建設更不必提了。

1944年的新津街頭,幾個推著獨輪車的行人從街上走過。可以看到當時的新津縣城規模不大,商業也不是特別發達,但是很有煙火氣。

1944年的新津,一個坐在地上獨自玩耍的小男孩。這個小男孩當時也就三四歲的樣子,如果現在他還健在,也是一個80多歲的老翁了。

1944年的新津,江中的舢板船。千百年來,新津串起了川西平原上的楊柳河、羊馬河、西河、南河以及岷江等多條航運河道,構成了綿延千里的水運通道,被譽為“成都南路第一水陸碼頭”。根據相關資料記載,當年的新津“船隻櫛比,帆檣如林,舟楫往來,欸乃之聲不絕。”

1944年的新津,停靠在江邊的舢板。新津地處川西水網區域之內,境內大小河道縱橫交錯,秦漢以降,冠名“蜀都奧壤”的新津,“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既有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又有水運便捷的舟楫之利,新津也因水而興。

1944年的新津,岷江上的擺渡船。岷江,古名汶江,因其發源於岷山而得名,岷江流經都江堰、新津,在樂山接納了大渡河後,至宜賓注入長江。

1944年的新津,一個農人肩上扛著鐵犁,牽著一頭黃牛走在田埂上。
版权声明:1944年的四川新津,美國人鏡頭下古風古韻,一城山水的西川袖珍縣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fcdong.com/f/02b34ae2a4269117ff639ca878a5ed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