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能塑造個人氣質
#這麼近 那麼美 週末到河北##河北文旅看圖識景##奮進新時代 魅力新承德#
習練太極拳能塑造個人氣質
王奎生

一個人的氣質,是其內在心靈狀態的自然流露。內在富有智慧,心態平和,外在的顯現上就比較有親和力,舉止大方自然。習練太極拳,要藉著勤練拳架的過程,將拙力、蠻力去除殆盡,達到身心的徹底鬆柔。
雖曰習武,文在其中矣。太極拳不僅僅是一種武術,更是一種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極為豐富的人文內涵,是先賢們為我輩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外不順則內不合,神無形則不存。太極拳奉行“身心合一、形神兼養”的原則,要求做到形如搏兔之鶻,神似捕鼠之貓,處處都要有精氣神的展現,歸根結底,就是要有一個良好的氣質。
氣質是什麼?巴甫洛夫根據對動物和人的研究,認為氣質是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特點在動物和人行為中的表現。中國古代文人學士寫文章時都重視氣質,所謂“子建、仲宣以氣質為體”。項羽的“力拔山兮氣蓋世”,這“氣蓋世”就是氣質非凡、氣吞山河、英雄蓋世的意思。田漢先生贈蓋叫天一首七言詩,開首兩句“爭看江南活武松,眉須如雪氣如龍”,說的還是這個氣質問題。
有人認為氣質是天生的,與生俱來,這是片面的。《辭海》註釋中提到,氣質是“通過生活實踐,在後天條件影響下形成的”,並認為“氣質的特點一般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往過程顯示出來”。我們承認有天資,但不贊成唯天資論。先天之後還有後天,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之不足,或可趕上和超過所謂先天。發明家愛迪生有句名言:“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靈感,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京劇大師梅蘭芳也說過:“我是個笨拙的藝術者,沒有充分的天才,全憑苦學。”
“氣質”這個東西,有人認為不易琢磨,難以表達,其實也沒有那麼玄奧。王宗嶽《太極拳論》講得很清楚:“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歷來多少太極拳名家和理論家,一方面繼承前人的經驗,一方面憑自己幾十年的練功體會和畢生精力,總結出一些很好的理論,大都涉及到氣質的修煉問題,對太極拳的發展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如王宗嶽、武禹襄、楊澄甫等。
武術大家們的理論和著作,真是洋洋灑灑,點撥教化,引人入勝,回味無窮。只要我們認真研讀,默識揣摩,努力實踐,鍥而不捨,不僅對“形”的修煉大為有益,對精氣神的提升也會得到要領,明確修習方向,從而使氣質神韻漸至爐火純青。
如同舞蹈能提升人的氣質一樣,太極拳運動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只是,太極拳不同於舞蹈的高強度,是較為溫和適中的運動。
太極拳這種動靜結合、老少皆宜的傳統運動也可以塑形瘦身。一般來說,人體肥胖的主要原因在於飲食習慣、作息規律等方面。如果每天堅持1-2個小時的持續的太極拳鍛鍊,則有助於消耗多餘脂肪,加速血液循環,排出身體毒素,促進人體內分泌平衡和經絡陰陽平衡,從而達到塑形瘦身的目的。
習練太極拳日久,會逐漸形成優雅、輕靈的氣質,令人望之仰慕。源遠流長的太極拳歷史上,各位太極宗師都有獨特的氣質,自身的修煉與感悟達到一定高度時,內心調柔,外在的優雅也就自發地呈現出來了。很多有成就的宗師,雖然衣著簡樸,很少靠奢華和繁複裝點自己,但人們就是能從他們身上感受到那種自然流露出來的靜謐與靈性。
從身口意三個方面下工夫,提升自己內在的心境與智慧,才是培養氣質的終極途徑。太極修煉讓人懂得陰與陽、動與靜、虛與實、曲與直、大與小、長與短、快與慢、勁與力,從而有所體悟,明心見性,遇見不一樣的自己。一個懂得太極的人,能夠擁有與天地互通的氣質,或者說是氣場。在太極的世界裡,所構建的是一個人內心中最真實最純淨的哲學。修習太極,其實是在修習一種與天地同生的氣質。太極修煉,歲月磨礪,人的氣質才能真正得以淬鍊和昇華。

版权声明:練太極拳能塑造個人氣質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fcdong.com/f/1bc7e41dddc3d876e201ac002759a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