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思 | 跟不上同齡人的節奏,我該怎麼辦

小年說:畢業後工作、工作後結婚、結婚後生子......你是否會因跟不上“社會時鐘”而焦慮?本文分享了3個“逆社會時鐘”的故事,雖然順逆皆不易,但希望你看完後,能更有勇氣做出自己的選擇。推薦給你,靜#夜思#

跟不上同齡人的節奏,我該怎麼辦

作者 |芒來小姐來源 | “壹心理”公眾號ID | yixinligongkaike

什麼年齡做什麼事,這話你是不是也經常聽到?

古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今有2歲早教,6歲入學,22歲畢業,25歲結婚,26歲生娃,28歲抱倆……

像一臺嚴絲合縫的「社會時鐘」,催人老,也催人跑,彷彿只要比同齡人晚一步,人生就會遠遠落後。

但如果你問:大家是真的喜歡「被牽著鼻子走」的感覺嗎?

豆瓣「逆社會時鐘」的小組,每一個帖子,都是一個大寫的「NO」。

年過30重新參加高考;

拖家帶口裸辭回家種田;

娃都上小學了,自己開始考研……

他們逆向奔跑,與他人拉開「時區」。

不遵循「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情」的社會預期,按自己的節奏生活。

——這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像「逆社會時鐘」小組裡,真正實現逆轉成功的,只是鳳毛麟角。

更多發聲者,仍被困在「社會時鐘」裡。

35歲,要不要花10年學醫?

年過30歲,出國還是辭職?

27歲跨專業考碩,可行嗎?

如同《圍城》那句:

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順行者或許覺得:

擺脫桎梏、逆時而行,想想就解壓啊!

實際上呢?

「逆行者們」的生活,遠沒有看起來那麼輕鬆光鮮。

今天,跟大家分享3個「逆社會時鐘」的故事,想告訴大家:順逆皆不易,但我們永遠都能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

01

窮遊一年後,

我活成了「反面教材」

@山海皆有靈,27歲,女

如果你問4年前的我:

畢業就去窮遊,痛失應屆生金手指,你後悔嗎?

我肯定回答:腸子都悔青了。

那時,總聽國外的朋友說gap year。

很傻很天真的我腦子一熱,也跟風去了。

摸過千米山頂上冰涼的雪絨花,看過百米深海處繽紛的珊瑚礁,踩過茶馬古道里前人留下的腳印,聽過澳大利亞野生袋鼠的出拳生風……

365天一晃而過,我閱遍風景,歸來仍是少年。

窮遊的時候,同學的「彩虹屁」張口就來:

佩服你的勇氣、羨慕你的生活、欣賞你的態度……

旅行回來後,發現這些人個個都比我強!

不是買了車、買了房,就是結了婚、有了娃,最差也漲了一次薪。

看著自己一片空白的簡歷,聽著老媽戳心窩子的質問,我瞬間感受到了落差:

「必須找份正經工作,不然真成反面教材了。」

可我有啥優勢呢?

流浪一年?打卡12個國家?騎行西藏?

聽起來咋這麼不著調呢……

如我所想,求職到處碰壁。

年齡比應屆生大不說,工作閱歷倒沒多一分一毫。

2年換了3份工作,越混越差。

那一兩年時間,我整顆心都攤在地上。

但如果你問現在的我,答案又不一樣。

大概在是前年吧,我意識到自己跟不上主流節奏了。

於是對自己說:反正都掉隊了,乾脆走自己的路吧!

我辭了工作,繼續窮遊,陰差陽錯當上了青旅店長。

可能是每天都要和跟我一樣「不靠譜」的年輕人打交道吧。

這份工作,我做得如魚得水,還意外得到了一個帥哥。

為了生活,我還開始了直播帶貨。

雖然收入起伏得讓人膽戰心驚,但一年下來,也算是比同齡人掙得稍微多一點。

總的來說,也不算後悔。

畢竟,最難的時候已經熬過來了。

如果時光倒流,我還會做出同樣的決定。

只是,會對那時的自己說:

別老想著玩,早點學個一技之長吧!

02

30歲辭職出國讀研,

重拾內心平靜

@天生我材,35歲,男

父母是最早讀大學那批人,包分配進了體制內。

勤勤懇懇一輩子,省吃儉用就攢出一套房,還不如曾經的吊車尾同學掙得多。

於是總覺得:

當初要是下海,三五個「小目標」不是事!

畢業後,我拒絕了大廠和大國企的offer,進了一家中型企業。

那時想的是:大廠晉升難,不容易出頭;

小廠雖然不那麼穩定,混個管理層還是簡單得多。

幹了4年,得到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我真的升職了,雖然職位和我想的不一樣。

壞消息是:因為學歷太低,原本屬於我的職位,給了比我小一歲的應屆研究生。

此時,我的同學朋友們,多已經藉著互聯網的東風青雲直上。

甚至有人連著把兩家企業幹上市,連拿兩份「上市包」,徹底實現財務自由。而他去的那兩家企業,當初在業內墊底,我們都一百個看不上。

我不禁想:要是我當初也進互聯網就好了,混得肯定不比他們差。

這個念頭一出,我陡然嚇了一跳!

好像我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

或許是被刺激到了,又或許想逃避現實,我掏空積蓄去韓國讀研。

期間認識了幾個中國留學生,年紀最大的已經50歲了,是一所高校的教授,老婆剛剛生二胎;

年紀最小的也有33,邊讀研邊創業,努力給孩子攢學費。

這讓總比同齡人慢半拍的我,也顯得沒那麼格格不入了。

如今我已經年過35歲了,沒結婚,也沒混上管理層。在一家制造業大外企做技術,manager還是90後。

這些年,常有人問我:

為什麼不留校?

為什麼不進互聯網?

為什麼不去做智能汽車?

夜深人靜之時,我也曾無數次這般捫心自問過。

是的,曾經有無數機會擺在我面前,但都被我精準地一一錯過了。

但看看現在的日子,起碼穩定輕鬆不加班,每年還穩定漲薪。

好像,也算可以了。

03

離婚後創業一敗再敗,

但我真的很快樂

@cici,45歲,女

40歲那年,我決定自主創業。

但直到註冊工作室時,都還不確定我到底要幹什麼。

離婚後,我什麼都幹過:

開過小吃店、幹過微商、做過代購、當過導購……

最終,一事無成。

就像體內有「真氣」在到處亂撞,創業只是我發洩「真氣」的口子,不管做什麼,就想把這股勁兒發出去。

這種心態容易碰壁,我轉型幾次都失敗了。

賠得不多,小20萬吧。人到40歲,也不會沒點積蓄。

但是在別人看來,我簡直「吃飽了沒事幹」。

或許正是這不甘寂寞的性格吧,我相親好幾次都失敗了。

爹媽雖然沒說什麼,背地裡起急。

雖然也很羨慕人家都有人寵著,但我堅持一個原則:寧缺毋濫,遇不上對的人就搞錢!

雖然也沒搞得多成功,但折騰這件事本身,就足以讓我很快樂。

寫在最後

最近,「逆社會時鐘」悄然火了起來。

但真「逆」起來,才發現難度要高太多。

緊張,焦慮,自我懷疑,成為異類……

少數人走上人生巔峰,多數人仍在艱難求生,對自己的「掉隊」後悔不迭。

是的,對大多數人來說:

社會時鐘是一種規訓,但更是一種保護。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

人的心理發展會隨著年齡增長,受環境影響而更新換代,發展較好的人,「自我」會比較強大。

但心理發展是一棵樹上的千條枝,不同文化有不同發展特點。

就像斷奶很早的尤羅克人。

他們的孩子,成長中總是輕易被遺棄、缺少食物補給。

所以成年之後,對食物,尤羅克人還保持著一份幼兒式的眷戀。

這讓他們成為捕魚的好手,支撐著他們在冰天雪地中生存。

社會時鐘在帶來了集體心理創傷的同時,也在確保他們活著。

其實,社會時鐘本身並沒有錯。

只是,我們也要找到屬於自己的「時區」。

就像「逆社會時鐘」小組的簡介裡寫的:

有人22歲就畢業,但等了5年才找到穩定工作;

有人25歲就當上CEO,卻在50歲去世;

也有人50歲才當上CEO,然後活到90歲。

每個人都有決定自己人生節奏的權利。

「生命平凡也廣闊,擁有自己的選擇。」

北大戴錦華老師這番話,道出了「逆社會時鐘」的本質:

生老病死不可改變,怎麼生、怎麼老、怎麼死,卻可以由自己說了算。

開心順著活,不開心倒著活。

在命運為你安排的屬於自己的時區裡,一切都很準時。

世界和我愛著你。


—THE END—

2000萬年輕人的心理進化部落,人生的重要命題在這裡找到答案。作者:芒來小姐。



投稿·合作:[email protected]

(郵件後請附聯繫方式)

版权声明:夜思 | 跟不上同齡人的節奏,我該怎麼辦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fcdong.com/f/255ed90f488870ec9c33dc10fa124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