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易經》22——“龍”的後半生


《易經》乾卦九四的爻辭是:“或躍在淵,無咎。”根據《繫辭》“二多譽,四多懼”的理論。象徵著處於這個階段的龍經過艱苦努力,往上一步可以實現最高的理想和抱負,然而如果懈怠不易,混吃等喝,那不僅騰飛不起來,還有可能跌入深淵。


經過九三的累積壯大,終於來到了九四,九四是外卦的第一卦,也是人道的繁榮時刻。乾元自身剛健,又有龍性的屬性,所以自己不甘落後,一心想攀上新的高峰,也就是九五、上九的天道。但是一不小心、努力不夠,還是容易失敗。



從哲學來看,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變、絕對神聖的東西,世界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時時都會有新生和滅亡、喜悅和悲傷、幸福和痛苦、成功與失敗的交替變化。因此,人的一生絕對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的,經風雨、受挫折這是人生的必經之路。


今天,人類社會已經實現了高度文明,這是人類長期不斷失敗、成功、再失敗、再成功交互進行、努力奮鬥的結果,因此“也許飛躍、也許重新跌落深淵”並不表示沒有進展,這或許只是人生旅途上的一個教訓而已,對於自己的希望和理想還是應該堅守,努力向前。”



清代康熙皇帝的廢太子胤礽,從小早早就被確定了太子地位,這就預示著康熙皇帝一但去世,他就會成為板上釘釘的皇帝。沒有繼承皇位之前,他的位置就是“九四”的位置。處在這個位置,上有皇帝監督,下有群臣的觀望,本來應該小心翼翼、勤勤懇懇地做好每一項工作,為父皇分憂,為國家出力,然而他卻一再懈怠,做出了很多的荒唐事,終於被康熙皇帝兩次立廢,自己跌入深淵,落得悲慘的下場。


九五的爻辭是:“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飛龍在天是說經過不斷的努力,終於大功告成,實現了人生的最大輝煌。這個時候的“飛龍已經是職務最高級別的人了,處在最高的地位。那麼,這時還要求他“利見大人”,這裡的大人是指誰呢?這個大人指的是優秀的“接班人”。



龍的最高理想,就是想讓自己的奮鬥成果持續發揚光大。只有選好一個接班人,這個目標才會實現。從這一點上看,好的接班人才是最大的“大人”、最好的“大人”,這一步做不好,再多的努力會瞬間化為烏有。


司馬炎是司馬懿的孫子,西晉的開國皇帝,他終結了三國亂世,使分裂的國家走向統一,是一位對歷史貢獻很大的人。西晉王朝在他的治理下也稱得上是欣欣向榮,大有三國亂世之後的治世景象。但是,在選接班人這件事兒上,他一錯再錯,最終釀成大禍。



在二十幾個兒子裡面,他挑了個弱智的兒子繼承了皇位,這就是晉惠帝司馬衷。在老百姓因為災荒連飯都吃不起的時候,司馬衷還在天真的問,沒有飯吃,他們“何不食肉糜?”最終,西晉王朝就毀在了這個白痴身上。


當時,由於司馬衷弱智,國家大權旁落於皇后賈南風以及太傅楊駿等人手上。賈南風這個女人雖然長得醜,但頗有心計,且極其貪戀權勢。為了能夠獨掌大權,她不惜引諸侯王進京作亂,最終導致了“八王之亂”的發生。



最後,不僅賈南風自己玩火自焚,西晉王朝也在這場自家人的內鬥中實力大損。北方的胡人趁機起事,開始大舉攻伐中原,最終導致西晉王朝滅亡。從五胡亂華時代開始,中原陷入到數百年的黑暗時期。


上九的爻辭是:“亢龍有悔。”小象是“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意思是說升騰到極限的龍會有災禍之困。這是警戒人們高官、厚祿、財富、健康是不可能長久保持的,人們應該保持一種正確、平和、努力的心態,直麵人生。



隋煬帝楊廣就是一個“亢龍有悔”的典範。隋朝的歷史儘管短,但確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十分重要的時代,而隋煬帝楊廣更是一個備具爭議的歷史人物。


他功勳卓著,平定南陳,一統天下,結束了自三國以來近四百年的戰亂局面;開鑿了世界第一長的隋朝大運河;開疆擴土五萬裡,建立了“過於秦漢”和唐宋的遼闊疆域;創立了影響中國後世千餘載的科舉制度;頒佈了“無隔夷夏”的開放政策,促進了民族融合和華夏文明與外界的交流;東征西討,令四夷臣服。


然而,在稍微取得一點成就之後,隋煬帝就忘乎所以,不再時刻檢討自己,而是隨心所欲、為所欲為。開鑿運河,造龍舟等各種船數萬艘,這些工程調發工匠竟高達200多萬,造成農業勞動力嚴重不足的情況;連年征戰,使得民不聊生,饑民遍野。


也正是這些過錯引發了全國範圍的農民起義,最終導致天下大亂、隋朝崩潰覆亡。這就是最典型的“亢龍有悔”。隋煬帝連自己的命都沒有保住,就不用說“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了。

版权声明:感悟《易經》22——“龍”的後半生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fcdong.com/f/26150d3566f0dd91214039139659c5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