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調味品高度強調營養、健康,他們能做到言行一致嗎?

監審:範慧新


隨著嬰幼兒、兒童產品的不斷增多,也推動著精細化餵養觀念的再次提升,近幾年嬰幼兒、兒童產品市場發展較為迅速。其中,嬰幼兒調味品因為市場體量較小,是眾多嬰幼兒食品中增長速度較為迅猛的品類之一。


嬰幼兒調味品作為輔助食品之一,也打出了“營養、健康”的旗號,但產品是否真的如其打出的旗號一致呢?這是比較具有爭議點的地方,因為嬰幼兒調味品在生產時也會考慮口味和保存時期的問題,所以會有一些添加劑的成分存在,甚至有產品鈉含量比普通調味品還要高,顯然與健康不相符。但營養與健康是嬰幼兒調味品市場值得發展的方向,也是需要眾多產品為之努力的方向。


調味品也能打“營養化”?


根據Ecdataway數據顯示,各類口糧作為寶寶養育的剛需,具有較大的發展潛能,在火熱的需求下,提供安全、營養、高品質、好風味,並且符合新生代父母帶娃便捷、易操作等需求的嬰童食品或許是各大品牌搶佔市場的發力點。


其中,嬰幼兒調味品2018年線上市場規模為1075.5萬,但其增幅較大,同比增長了177.7%。到了2021年,嬰幼兒調味品線上增長率已高達101%。


據瞭解,大多數嬰幼兒會在1歲之後開始添加調味品,隨著各大嬰幼兒調味品的推出和新生代父母科學餵養、優生優育觀念的提升,進而推動著整個嬰幼兒調味品市場的發展。


而嬰幼兒調味品能夠得到快速增長,主要是得力於各大品牌的宣傳和賣點上的創新,其中,“營養化”是嬰幼兒調味品市場中較為熱門的發展趨勢之一。


比如某品牌推出的嬰幼兒豬肝粉宣稱含有14倍豬肝鐵含量,並且該產品還含有鈣鐵鋅、維生素等營養元素;某法國品牌推出的葡萄醋含有鈣、鐵、鉀等營養元素;另一品牌推出的嬰幼兒營養小蝦拌飯料宣稱高鈣、高鐵、高蛋白,富含多種營養食材。


據筆者查看市面上嬰幼兒調味品的宣傳點發現,大多數產品的營養賣點都是含有“鈣鐵鋅”,是因為這類產品的原材料中是包含鈣鐵鋅等營養成分的,在額外的營養元素添加上嬰幼兒調味品還是稍有欠缺,只有部分豬肝粉、芝麻粉中會額外添加維生素A、維生素B等營養元素。


配料逐漸簡化趨勢

追求天然、健康


嬰幼兒食品的整體特點就是配料不斷簡化,追求天然,拒絕科技與狠活。嬰幼兒調味品也不例外,想要和普通調味品之間拉開差距,就是不斷追求天然營養,將配料表變得更加清晰明瞭會更加具有賣點。


比如某日本品牌推出的黑芝麻醬配料表中只含有黑芝麻;某輔食品牌推出的嬰幼兒番茄紅薯南瓜西葫蘆醬配料表中只有番茄醬、紅薯、南瓜、西葫蘆、食用澱粉;某品牌的特級有機醬油(釀造醬油)原料有飲用水、有機脫脂大豆、有機小麥、食用鹽。


各大品牌倡導的簡化配方觀念也深深引導了市場需求,根據町芒研究院發佈的《2022兒童食品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家長購買兒童食品關注因素前三名分別為“配料簡單無添加”、“營養價值高”、“無糖低鈉”,分別佔比71.8%、67.3%、52.4%。


當然,市場中也有不少嬰幼兒調味品配料也並不簡單,只是在宣傳上說明簡化配方,比如減鈉、減糖、無添加等,但實則查看其配料表發現成分並不少。


某品牌的嬰幼兒臺式滷肉醬配料表成分較多,有豬肉、水、竹筍罐頭、紅蔥頭、釀造醬油、木薯澱粉、冰糖、葵花籽油、酸梅醬(果醬)、蒜泥、食用鹽、姜泥、白胡椒粉、八角粉,滷肉醬所需要的食材本身比較多,但該嬰幼兒調味品也並沒有過多去簡化配方;某日本品牌的嬰幼兒牡蠣醬油調味汁配料中有釀造醬油(水、大豆、小麥、食用鹽)、食用鹽、低聚果糖、酵母抽提物、海帶粉等,相對於其他嬰幼兒醬油,該產品的配料較多,尤其是在食用鹽的添加上。


所以嬰幼兒調味品市場雖然簡化配方、追求天然是競爭方向,但也有不少品牌為了產品更加美味,其實在配料上也並沒有簡化。


減鹽減糖


嬰幼兒調味品主要是與主食搭配進行,所以很多產品中可能會添加鹽、糖,但想要與普通調味品有所區分,減糖減鹽是必不可少的發展趨勢。


1.國家對於減鹽的推動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的推薦值不超過5克,而中國人均鹽攝入量高達10.5克/天,比推薦值的兩倍還要多。中國人因飲食習慣等原因,是世界上食鹽攝入量最高的國家之一。


為了能夠提升國民健康,國務院發佈的《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行動要求也提出到2030年,實現全國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降低20%的目標。


《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政策


2.嬰幼兒對於鹽和糖的攝入是關注點

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7-24月齡嬰幼兒的腎臟、肝臟等各種器官尚未成熟,過量攝入鈉可能會加腎臟負擔,鈉攝入量應每天不超過350-700mg;食物中額外添加的糖,除了增加能量外,不含任何營養素,這些糖的過量攝入會增加嬰幼兒齲齒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禁止在 3 歲以下嬰幼兒食品及飲料中添加遊離糖。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風向


3.嬰幼兒輔食對於糖、鹽規定

在2020年發佈的《嬰幼兒輔食添加營養指南》顯示,輔食應保持原味,12月齡內不宜添加鹽、糖及刺激性調味品。1歲後逐漸嘗試淡口味的膳食。在團體標準《兒童零食通用要求》中規定少添加糖、鹽、油的規定,不允許使用防腐劑、人工色素、甜味劑。


《嬰幼兒輔食添加營養指南》./規定


4.減糖減鹽產品

某品牌的核桃芝麻豬肝粉宣稱無添加劑、無添加鹽,其配料表中只添加了白芝麻粉、豬肝粉、核桃粉,鈉含量是397mg/100g,而一般豬肝粉中會適當添加鹽;另一品牌的嬰幼兒臺式滷肉醬宣稱不添加防腐劑和白砂糖,但其配料表中含有冰糖。


甚至還有品牌推出了嬰幼兒鹽,宣稱是鹽中“愛馬仕”,鈉含量減少75%,每100克產品中鈉含量是24.8克,鉀含量小於0.1/100ml


某品牌嬰幼兒鹽宣稱圖./產品


鈉添加量真的少嗎?


在查看眾多宣傳標語時發現,“減鹽不減鮮”、“不添加味精”等詞彙出現的頻率相對較高,因為對於調味品而言,鹽、味精等作為提味、提鮮的成分是必不可少的存在,但食用過多對於人體有一定的壞處,所以這些標籤才會更具吸引力。


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部分產品說明了不添加食用鹽、糖、味精等成分,可能這些成分會以另一種名稱出現。比如為醬油提供“鮮”味的是食品增味劑,而味精就是其中一種,另外還有較為常見的核苷酸類和天然產物提取物等,刺激感官而顯示出鮮美的味道,增強食慾,並且還提升氨基酸態氮含量,對降低成本有一定作用。


另外,食品添加劑有很多種類,如防腐劑、增稠劑、甜味劑、膨鬆劑、增香劑等。其中,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麥芽糊精是一種公認安全的食品添加劑,易消化且無毒。但麥芽糊精是一種多糖,是由許多其他糖分子組成的碳水化合物,部分嬰幼兒豬肝粉中會添加麥芽糊精。


據《母嬰時代》採訪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老師得知,目前兒童醬油還屬於“掛羊頭馬狗肉”,在整個行業國標缺失的情況下,兒童產品售價較高,相對利潤也較高,所以不少品牌打著“兒童”的旗號,來獲取不正當的利潤。


對於剛剛興起的嬰幼兒調味品市場而言,將鹽、糖、味精等成分換一種形式出現來混淆,其實是對市場的打擊,也是在消磨消費者對於品牌,甚至整個嬰幼兒調味品市場的信任。據《兒童零食市場調查白皮書》指出,當前青少年在市場上購買的零食,集中存在三個痛點:重糖、高油鹽、玩套路。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嬰幼兒調味品市場入局門檻較低,任何企業能夠輕鬆進入,導致市場中產品的品質參差不齊。


在執行標準的缺失下

概念產品佔大多數


作為剛剛發展的領域,沒有執行標準是常見問題,但也因為初步發展的原因,產品品質會參差不齊,會出現“掛羊頭賣狗肉”的情況,其實與普通調味品區別甚微,但價格卻高出幾倍。據瞭解,目前國內兒童醬油市場95%的產品執行的是《GB/T 18186-2000 釀造醬油》,也就是普通醬油標準。


在嬰幼兒食品市場中,嬰幼兒調味品只有《兒童零食通用要求(TCFCA0015-2020)》和《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消費指南(2018)》作為參考,並沒有較為詳細、具體的執行標準可依。


而在調味品相關的國家標準中,《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水產調味品》、《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複合調味品》和《調味品分類》中,也都未對嬰幼兒調味品做出明確的細分標準規定。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曾發佈消費警示指出:在我國,除3週歲以下嬰幼兒必需食品外,尚無有關“兒童食品”的概念和相關食品標準。即使標註“兒童”字樣或印有兒童頭像(卡通)的食品,也只能按普通食品標準進行管理。


在沒有標準的情況下,嬰幼兒調味品市場難免會出現掛羊頭賣狗肉的產品,以此來賺取更多的毛利。並且因為入局門檻較低,連同代加工的工廠其實也並不需要像嬰幼兒穀物輔食一般註冊生產資格,只需要擁有普通生產資格證明即可。這也導致了不少調味品品牌相繼推出了嬰幼兒調味品,並且生產出的嬰幼兒調味品與旗下普通調味品並沒有明顯區別。


認知&淺評:隨著嬰幼兒調味品市場的快速發展,相信也能夠同嬰幼兒穀物輔食、罐裝輔食一般能夠推動著市場標準的完善,並且通過個別嬰幼兒調味品企業的不斷創新和升級品質,也能夠加速整個嬰幼兒調味品市場執行標準的推出。

版权声明:嬰幼兒調味品高度強調營養、健康,他們能做到言行一致嗎?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fcdong.com/f/3568d0a05bb6d328abb22fbaf26441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