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讀《楚喬傳》原著:頓悟燕洵“十年不碰”楚喬,是最極致的痛苦

《楚喬傳》中的燕洵到後面是一位敢愛敢恨,殺伐果斷的勇士。

但為什麼在面對人類與生俱來的這一種基本慾望時,燕洵卻始終沒有向楚喬邁進一步。

這或許正是我們每個人都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當我三讀原著才最終頓悟,燕洵心中這種極致的痛苦。

孤獨的小孩在相互取暖

燕洵和楚喬從小就在一塊生活了。

也許是都太孤獨了,所以才更能懂得惺惺相惜。

與普通小孩不同,他們生來好像就被賦予了某種使命。

要揹負著所謂的家國情仇,要時刻面對超越年齡的恐懼與無助。

在雷雨交加的夜晚,兩人用來躲避追殺的小茅屋也顯得搖搖欲墜。

唯一支撐著他們的,就是彼此那顆熾熱的心。

互相取暖的小孩都長大了。

從小的遭遇並沒有讓燕洵變得無情冷血。

而且更為柔情與善良。

燕洵從小骨子裡的善良與容忍使他成為了燕北王向皇帝證明忠心的人質被接進長安。

儘管來到長安的日子並不好過,燕洵也沒有一句怨言。

他打心眼裡希望父親母親能在家鄉燕北過的幸福。

燕洵也從心裡默默幻想著回到燕北與父母重逢的那一刻。

或許是身邊蠻橫跋扈的權貴子弟的襯托,燕洵的溫柔與善良愈發讓人憐愛。

燕洵性情大變,最痛的是他自己

善良溫柔的燕洵本以為在長安老老實實做事,就可以早日見到心心念唸的父母。

但不曾想,聖上不分青紅皂白的殺盡身邊的忠臣良民。

其中就包括燕洵的一家。

就連燕洵的姐姐燕綃紅當時懷著孕挺著大肚子也被欺辱致死。

皇帝強令他認親,燕洵趕到九幽臺。

九幽臺上掛著親人的屍首。

士兵將他狠狠的按在地下,他使勁掙扎。

皇帝告訴他他的父親有叛變的嫌疑,所以才滿門抄斬。

燕洵怎麼可能相信自己的父親會叛變。

他聽見遠處母親的哭聲。

他有一次企圖掙脫士兵架在他脖子上的長刀。

母親對他喊:“活下去,你還有事情要做”便自殺了。

燕洵怒吼,他在這一刻,才痛悟。

自己從小就被賦予了使命。

以前的他以為善良寬容便可以保護家人。

可發現自己錯了,善良與容忍只會換來變本加厲的欺辱。

燕洵從這一刻,便徹底“黑化”。

他變得充滿仇恨,變得暴戾,變得殘忍。

這也讓與他朝夕相處的楚喬徹底對他失望。

燕洵又何嘗不知道自己這麼做的代價是什麼。

他太知道了。

但又能怎麼辦,家國情仇,不能讓自己心愛的女人跟著受累。

他深知自己與楚喬不一樣。

燕洵楚喬漸行漸遠

燕洵的一步一步復仇計劃幾乎完美。

在他成功當權後,他意圖殺死西南聯軍。

削弱羽姑娘和烏道崖的實力。

重用忤逆大臣程遠。

這些都在表明燕洵已經不止在復仇了。

他成為了一個機關算盡的上位者。

他毫不留情的坑害自己的親妹妹。

對於那些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們也趕盡殺絕。

燕洵內心覺得自己首先是皇帝,是燕北最尊貴的王。

所以為了實現皇權,穩固江山。

這些即使再殘忍,他都可以做下去。

但楚喬喜歡的燕洵是可以帶領百姓,實現大同社會的引路人。

她喜歡的燕洵是百姓的忠臣。

是她太天真了。

她見過真正的大同社會,所以她堅信人間美德。

她以為燕洵是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才變成了現在這樣。

她完全低估了燕洵。

燕洵與她朝夕相處,十年了,燕洵從未碰過她。

要說不愛怎麼可能。

燕洵又怎能沒想過八抬大轎娶她進門。

又怎能沒想過光明正大的與她在一起。

但他不能。

他要護她周全。所以才一直沒碰她。

燕洵要的不單單是復仇成功。

他要成為凌駕於世間萬物的王。

他願意放棄一切去洗刷屈辱。

他不能碰楚喬。

只有不碰她,她才是乾淨的,她才可以全身而退。

他們兩個才可以徹底分道揚鑣,徹底沒有關係。

只是長達十年,燕洵默默忍受常人難以壓抑住的慾望。

這才是他最極致的痛苦。

燕洵是封建時期的產物

他註定難以理解真正的平等與權力。

所以在他實現復仇,嚐到了權力的甜頭時。

一個又一個巴掌也隨之而來。

他的弱點充分的暴露了出來。

燕洵內心是很嚮往和平和自由的。

但那也是一種凌駕於平民之上的一種貴族的傲氣。

他從未磨滅的就是生來尊貴的念頭。

燕洵對所有人殘忍,唯獨只有她

當年楚喬訓練秀麗軍。

給了他們一個從叛軍恢復正名的機會。

燕洵知道秀麗軍曾經當過叛軍,所以在利用完了他之後便一腳踹開。是楚喬回去救他們於危難。

她將他們帶回了燕北。

後來楚喬還死守他們的城池洪川城。

那裡面住的都是他們的家人。

這讓秀麗軍自那以後只認楚喬。

但燕洵為了楚喬放棄攻打長安。

因為他清楚,楚喬太執拗。

她會為了自己所謂的信仰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燕洵太清楚楚喬了。

她可以幫五哥報仇。

可以幫兩個妹妹逃跑

楚喬的溫良是他在那個世道里少見的。

所以,那時他想的不是什麼復仇。

不是什麼權力的爭奪,而是楚喬。

他不能有一點差錯。

他更不想因為這些權力上的事,使楚喬變成跟他一樣的人。

他還撤了楚喬的職。

信仰不同的人是無法並肩的

楚喬一直以為,燕洵只不過是被仇恨暫時矇蔽了雙眼。

她覺得燕洵內心還是溫良的。

但當她知道燕洵要利用她來殺掉宇文玥時。

她徹底忍不住了。

她說燕洵的的手段太過卑劣。

楚喬徹底寒了心,她離他而去。

燕洵又何嘗不心疼自己最心愛的女人呢。

但燕洵的“光”是要一雪前恥,要復仇,要成為凌駕於奴隸之上的王。

他可以放棄一切去實現它。

而楚喬的“光”是實現天下大同,見過光明的她一心只想拯救百姓。

但正是因為之前很長時間的囚禁。

她和燕洵心中的“光”都未能得到釋放。

所以在真正掙脫束縛的那一刻,他們的問題才會暴露。

信仰才會相左。

楚喬於燕洵信念不同,信仰相斥。

他們倆註定是不會並肩的。

她永遠是燕洵最極致的痛苦

從燕洵被滿門抄斬那一刻,他就已經明白了。

此生便於楚喬有緣無份了。

他身上揹負的是為家族屈冤的宏大責任。

他愛楚喬,但也必須止步於此了。

他們沒有海誓山盟的誓言。

沒有刻骨銘心的愛戀。

我愛你,就是長達十年的相守。

但我不碰你一絲一毫。

燕洵最後也並沒有將楚喬扣留在自己身邊。

而是給她選擇的權力讓她離開。

因為不同的價值觀念和各自的目標,最終分開。

這也許就是上天的安排,命中註定。

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男人。

燕洵已經做到了自己最大的極限。

他不碰楚喬,那份隱忍,也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最後忍痛將楚喬從自己身邊分離。

楚喬也成了他最極致的痛。

另一個世界的我們一定要幸福

“三年後,燕北王燕洵逝於秀麗山”。

“他只是去找他心愛的姑娘了”。

“他到底不忍心讓她一個人在那兒呆太久”。

小說原著在結尾為他們畫上了這樣的結局。

在燕洵心中,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楚喬。

楚喬貌似也原諒了燕洵。

在他死後,他的墳墓一直對著楚喬的方向,沒有須臾忘記。

楚喬燕洵他們好像生來就是為了分離一樣。

“燕洵,退兵吧,就當是圓了我最後一個心願,好不好”?

“好,好,阿楚,只要你不離開我,你讓我做什麼都可以”。

燕洵到死也沒能放下楚喬。

相同的遭遇讓他們相聚。

但又因為身上揹負的責任,讓他們不得不面對離別。

他們的命運從一開始就不可能同道而行。

並肩而行也變得可望而不可求。

多變曲折的成長讓他們都變得不在單純。

但唯有愛。

唯有愛,讓本不可以並肩的兩個人,在死後或許僅僅依靠在了一起。

另一個世界裡的楚喬燕洵,沒有家國仇恨,沒有殺戮。

只是一個叫燕洵的意氣風發的少年和一個叫楚喬的善良的姑娘。

他們肩並肩依靠在一起。

一同觀賞著人民的安居樂業和國家的繁榮昌盛的美景。

大家覺得燕洵和楚喬的遺憾還有哪些呢?

#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

版权声明:三讀《楚喬傳》原著:頓悟燕洵“十年不碰”楚喬,是最極致的痛苦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fcdong.com/f/4f79abd472c445591f34cc38cb6d42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