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華丨1906-1909,燕趙古風

“道中華”微信公眾號 >>閱讀原文

1902年至1904年,德國建築學家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以東亞地區駐防旅建築監察員的身份,被德國政府派遣到中國,對中國古建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06年8月,時年33歲的柏石曼成為德國駐北京公使館官方科學顧問,耗時三年對中國進行全面考察,走遍晚清中國的十二個行省,行程萬里,拍攝了大量的中國古建築與景觀。
他走過了平展無垠的大平原,跨過了滾滾的黃河、長江,在一座座城市、一條條山道上找尋最好的中國古代建築,選取最佳的拍攝角度。
回國後,他出版了《中國建築與景觀》一書,裡面有288幅攝影作品,內容涉及中國北京、山東、山西、陝西、四川、湖北、湖南、廣西、廣東、福建、江蘇、浙江共12省,記錄了20世紀初中國各地的建築、風景、文化及日常生活。

本篇為1904年至1909年柏石曼所拍攝或收集的河北省石家莊、保定、承德、邯鄲境內的老照片,上圖為1905年出版的河北省地圖。
一、石家莊境內

1、位於正定府(今河北正定縣)的開元寺,始建於東魏興和二年的公元540年,原名淨觀寺,唐朝時改為今名,塔為須彌塔,又稱雁塔,清順治年倒塌,後於康熙年間重修,有唐塔之風。

2、位於正定府天寧寺的凌霄塔,因其多為木構件又被稱為木塔,此塔始建於唐代宗年間,初名慧光塔,此後的宋代、金代幾經重修,至今仍存,照片裡的水邊可見好多百姓在洗著衣物。
二、保定境內

3、保定府境內的一處民宅,磚砌的牆壁,屋頂上覆蓋著秸稈草料,有3個男子在坑窪的路上走過。

4、保定府的另一處民宅,這是一處一層的平房,樓頂四周是護欄,平時應該可以上去。

5、位於定州的開元寺塔,因位於定州城內,又被稱為定州塔,此塔始建於北宋初期,為十一層的磚木結構,後來在遼宋對峙期間,塔成為軍事用途的瞭望塔,右側照片明顯可見塔自上而下大面積脫落,這是發生於清光緒十年的公元1884年,百年之後的80年代進行了維修加固。

6、位於保定市曲陽縣恆州鎮小南關村的修德寺塔,根據1994年開啟的地宮文字記載:維大隋仁壽元年(601年)十月十五日皇帝於定州恆陽縣恆嶽寺奉安舍利,敬造靈塔。後在宋朝、明朝多有重修。

7、位於河北涿州的雲居寺塔,這是涿州雙塔中的北塔,始建於遼大安八年的公元1092年,有著典型的遼代風格,至今仍存。
三、承德境內

8、位於承德的普陀宗乘之廟,這是清乾隆皇帝慶祝自己60壽辰和崇慶皇太后80壽辰而仿西藏布達拉宮建設的寺廟。

9、普陀宗乘之廟內的建築,掩映在幾棵高大的松樹之間。

10、普陀宗乘之廟的外牆佛龕。

11、承德的普樂寺,始建於清乾隆三十一年的公元1766年,中間的旭光閣建築形制類似天壇的祈年殿。

12、承德普樂寺旭光閣內的穹頂,頂部為幾條巨龍纏繞,極為精美壯觀。

13、承德的一處建築細節。

14、承德避暑山莊內的某處寺廟內景。

15、承德避暑山莊內的某處建築石刻細節。

16、承德有著“乾隆家廟”之稱的殊像寺內的一處樓閣。

17、殊像寺內庭中的一處石雕。

18、承德殊像寺內的石刻門券。

19、承德殊像寺內的石刻門券細節。

20、承德避暑山莊另一處廟宇的拱形門券。

21、承德避暑山莊內一處建築的門扉,木板上刻有傳統的圖案。

22、承德境內的一處屋宇,院門修建在院牆的拐角。
四、邯鄲境內

23、位於邯鄲市北響堂山的常樂寺,始建於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寺前的佛塔高聳,可惜寺廟在解放前被燒燬。

24、常樂寺內的佛塔始建於北齊,照片中塔為明朝重建,頂部已有垮塌,至今仍存。

25、位於邯鄲響堂山的南響堂寺,始建於南北朝時期的公元565年,寺和塔歷代多有重修,至今仍存。
來源 | 大觀日知錄微信公眾號
監製 | 楊新華
統籌 | 劉佳 康坤全
編輯 | 郭暉
製作 | 胡琪
版权声明:道中華丨1906-1909,燕趙古風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fcdong.com/f/70ebb382ad130b2693afe74a89d80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