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汀州|梅州|惠州|龍巖長汀|客家人靦腆說不出愛字
#頭條創作挑戰賽#
客家人如何說愛 塗明謙

我的發小明華晚上隔空問了我一個問題,就是古往今來,一個汀州人如何對一個異性說“愛”字?
我不假思索直接說是惜字。這個字發音Xia或者Sia,和錫的汀州發音一樣。但沒有幾秒鐘,就覺得不對了。長汀方言從城關到鄉間,居然沒有愛這個詞!
怎麼說呢?我們通常不說愛,那說啥?“惜”或者“歡喜”,又或者“鐘意”。
愛惜在現代是並用的,向上延伸也算久遠比如《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我們只是愛惜娘子人材,不割捨得你吃苦,所以勸你。”長汀人往往會說:“感謝伯娓一家咁惜涯(我)。”就是用惜這個字來替代愛惜和憐惜。
而父母長輩在孩童摔倒了,上前抱起,會對大哭不止的孩童說:“哦,惜一下,快長快大。”這個惜字,顯然不能代替我們現代人說的男女之愛。說粵語的廣東人群倒是常用這個字,寫作“錫一下”,不過表達的是“親一下”的意思,和客家人安撫兒童所用非常接近。

那方言裡到底有沒有愛這個字呢?
有的。但是,愛不愛,不是指你愛不愛一個異性(現在可能也是一個同性),而是更古老的意思。就是儒家的愛,仁者愛人。所以客家人會把這個字聽成“要”的意思。
怎麼說呢?
《爾雅》:“惠,愛也。”就是施惠於人,就是愛。這明顯是發端於農耕社會的一個表達社會關係的語詞。孟子說:“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所以敬、愛這些都是仁在社會關係中往來的一部分,愛在這裡多半表達為憐惜。
所以在閩西客家,一個人表達愛惜另一個人,就直接說愛。比如我母親在我童年時指責鄰居一家人對抱養的童養媳不夠愛護,加諸過多家務和農活,她就會說:“這家人,不愛人。”而閩西地方上愛人的表現,一般是指對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的關愛和憐惜,比如在大路上的茶亭裡施茶給完全陌生的過路人,又比如施米糧給流浪鄉間的流民乞丐,又如施橋補路,這些統統都被稱為愛人之舉。客家人,非常明白在山野叢林中與別的人類背靠背生存下來的自然邏輯。

那麼當一個男孩要對一個女孩表達愛情,怎麼來說呢?
用方言他其實就沒有詞彙了,只能說:“涯(我)好鐘意汝(你)。”但萬萬不能說:“涯(我)好想惜汝(你)。”這樣唐突的結果,不是女孩家人來打你,就是女孩親自打你,打成重傷那種。又或者說:“涯好歡喜你!”
這種鐘意和歡喜的表達,與愛字之間的差別其實很大的。鐘意往往只能偷偷鐘意,帶點單戀成份。你可以鐘意一個美麗大方的姑娘,但你的父母不同意,那十之八九是要黃的。古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從來和鐘意、鍾情無甚關係。你愛那女子顏色如花,或者愛那男子文采風流,對不起,父母覺得靠不住,就將你與別人進行姻緣配了。所以我們往往還得在鐘意和歡喜前頭加上限定,那就是互相鐘意、互相歡喜,這樣說起來就真覺得累了。
在鄉村,唯獨愛可以大大方方的愛,因為古代的愛從來只有大愛沒有小愛,你的愛可以給路人給陌生人給血緣族親,但唯獨不能給你的“真愛之人”,某一天我悟透這一點時,確實為我的客家話後邊的文化傷心了挺長時間,這也是為何我們的客家話的山歌,總是唱得悽切綿長,因為總是表達不到位,總是求而不得。
所以當年的你,在汀州,在贛州,在梅州,如何對你的心愛之人表白的呢?我頗為好奇。
我猜,用普通話吧。

版权声明:贛州|汀州|梅州|惠州|龍巖長汀|客家人靦腆說不出愛字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fcdong.com/f/73a2adb8a31d3632deba96bd34521f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