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者留學學員在港科大讀研,嚴肅、內卷的學術聲譽下的真實體驗
文|指南者留學學員·L同學
22fall香港科技大學全球中國研究碩士在讀
第一次踏入簽完租約的公寓的時候,我還不清楚在香港的生活會這樣超出我的預料。
我於8月底到達香港西貢區,入住的是坑口地鐵站旁的一幢公寓。當時的我還不知道,我會在這棟樓的二層露天公園同好友促膝長談,會在無數個三四點的凌晨打開門禁回家。我知道的是,這裡會是我將來一年讓自己存續的地方。不管是潮溼,蚊蟲,炎熱,還是停水,都很難改變我會一直居住在這裡的事實。
(香港科技大學北門,坐落在山上,離天空很近)
(北門廣場著名的地標火雞)
自拿到香港科技大學的offer之後,我便一直為其嚴肅,內卷的學術聲名所震懾。誠然,這些奮鬥,鑽研和日復一日泡圖書館的聲名多出於工科、商科這些學院,但身處人文學院的我依舊為自己的前景感到焦慮。
於是,在解除隔離並簡單處理入住事宜之後,我便開始仔細研究全球中國研究專業(簡稱GCS)的課程安排。雖然我準備的陣仗很足,但是整個選課,聽課,退課,確定課程的過程順利得不可思議。
(第一學期我的選課)
同專業的同學對此的評價是——“希望下學期可以抄我的課表”。所以,在一眾奮勇爭先的GCS學子面前,我似乎成為了那有些“格格不入”的一位。雖然我選的課工作量都相對較少,但是有趣程度未減分毫:
Ethnicityin Chinese context(中文語境下的種族)
這門課帶領我們探討了中國人是如何將種族這一概念帶入到現代的生活中的——蘇北人,上海人,西貢人,江北人…...種種探討,不一而足。在這節課,我第一次意識到中國人之中的種族觀念並非來自於膚色,而多是講究,口音,家鄉和簡簡單單的“先來後到”。
新開發的港口城市,先到的便是更有地位的種族,而此後加入的,通常不那麼富有的,變成了地位更低的種族。其中涉及的歷史背景,政治鬥爭,以及商業和資本的傾軋,積累,都為我觀察中國社會打開了新的視角。
正如在一位建築學家面前一棟大廈的樣子和在我們眼中的樣子不同,在研究了GCS的課程後,於我或者於每一個同學而言,在我們身邊的,流動著的“中國社會”也變得因此不同。很難說我們真正具備了社會學家的視角,因為那需要更多的積累。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課程真正引導著我們透過現象察其本質。
Religionin Ancient China, Egypt, and Mesopotamia(古中國,埃及,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的宗教)
這門課帶我們探索上述三個古老文明中曾出現過的宗教信仰,歷史研究。作為GCS的必修課之一,宗教話題的討論為我們正在進行的研究提供了另一個視角。
首先,宗教的產生與傳承很難拋開歷史和政治因素的影響。其次,在研究幾個古文明的宗教之演變的過程中,作為學生的我們更能去體會到歷史的厚重感以及宗教信仰所傳遞的關乎那一個時代的人民的生存價值和信仰價值。
我們討論古埃及的神明,也研究古中國的三皇五帝和巫。最為發人深省的是課程設置中的實地考察項目。每個學生需要走訪自己感興趣的一所當地寺廟,並研究這所寺廟的歷史,供奉。老師特地要求我們和相遇的信徒聊上幾句,瞭解一下當地人對於寺廟的理解等等。
趁此機會,我攜友同遊了香港的黃大仙廟,見過十二太歲,敬上三組清香。然後,在大殿之前叩首求了三支籤,並找了當地有名的雲姑為我解籤解惑。這次經歷讓我明白,也許你可以不信某個宗教,但是宗教信仰包括寺廟的存在所承載的不只是一人一教的意志,他更與孕育出他的時代,當地人民的意志緊密相連。
(曾為許多香港明星解籤的雲姑攤位)
(黃大仙廟正臉:坐落在樓群之間,但不顯逼仄)
可以看見,學業方面,至少我所選到的課程並不讓人感到壓力滿滿,也並無枯燥之處。專業中還有諸如中非文化對比,西方古典音樂與世界,這種不同領域的話題可供選擇。
寫到這裡,我慢慢意識到GCS作為一個人文專業的特殊之處——他並不侷限於研究中國,也不侷限於研究社會和文化。更多的,他是在做一個全球視角下的文化,音樂,電影,宗教,種族等等話題的歸納和對比。這種學習不僅僅在拓寬我們的視野,也能讓我們的思考更具深度。
生活當然不只是學業這麼簡單,我的科大就讀生活中,學業的比例只佔了很小的部分。如上文提到的,我的生活較之大家的奮勇爭先頗有些格格不入。相比較於花費太多的時間在書桌案牘前,我用更多的時間去認識新的朋友。逛街,棋牌,狼人殺均是我曾涉獵的領域。
從一點一滴開始,我去認識桌遊群組裡每一個對狼人殺有興趣的玩家,一次次的普及規則,組織線下聚會,找到合適的活動室。十二三個學生聚在一起討論邏輯,比拼各自的辯才,也開著各種迅速拉近距離的小小玩笑。
終於,直到現在這個final作業雲集的11月下半月,還是有很多朋友在群裡張羅著線下相聚,而有人牽頭接龍之後也總一呼百應,迅速的拉起一支12-15人的隊伍。終於在嚴酷的學術名聲之下,各路不同專業的學霸終於能夠稍作喘息,在人與人之間的思維碰撞中獲得片刻的休息。
由於我在活動中出現的頻率近乎百分之百,每當我說今天要學習的時候,總有人驚訝的脫口而出:“原來你也是學生?”
(科大北門圖書館外的立標和人流)
(個人認證HKUST最好吃的餐廳-LG1餐廳)
萬聖節前後,我和幾位朋友一起遊覽了香港久負盛名的海洋公園和迪士尼樂園。平日每日泡在圖書館的學霸,在迪士尼也是一樣的化身星星眼,在海洋公園裡也會驚異於海象修長的、乳白色的牙齒。也會為一動不動的企鵝挪不開步伐。
(萬聖節的香港迪士尼城堡,有種魔幻的美麗)
(香港海洋公園的企鵝,沒錯只是我個人喜歡企鵝而已)
(夜晚的銅鑼灣,人流絡繹不絕)
我一向認為熱愛生活是一種能力,這不僅僅在於去做到作為學生分內的事,更多的是與身邊的人建立起堅實的聯繫。狼人殺之於我,可能就是電影聚會,線下沙龍,行山活動,萬聖節的花車遊行之於你。就算是作為來修習學術的研究生,也不能,不應該失去熱愛生活的能力。
我所能分享的,就是哪怕你換了一個全新的環境,有很多的課業壓力,依然有一批人和你一起堅定不移的享受生活,熱愛生活。這或許才是讀書的意義所在——瞭解一個全新的世界,不止是學術,還有你的周遭。香港是個很不錯的地方,如有機會,希望在這與你相見。
版权声明:指南者留學學員在港科大讀研,嚴肅、內卷的學術聲譽下的真實體驗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fcdong.com/f/824b2920c9658900f11ce02698ac54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