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講座】第171期 | 談晟廣《竹取秘語:天皇神話起源新探》
主講嘉賓
談晟廣
“跨越兩國的審美:日本與中國漢唐時期文化交流”特展策展人
講座時間
2022年12月3日(星期六)14:00-15:30
講座形式
線上直播
講座主辦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溫馨提示
請尊重知識產權,講座嚴禁錄音、錄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經許可的媒介傳播,侵權必究。
主講嘉賓
—
談晟廣
日本昭和天皇在1946年1月1日發佈的《關於新日本建設的詔書》(《人間宣言》)中,自我否定了天皇萬世一系的“現御神”(具有人類形態的神)的地位。一般認為在天武天皇時期(673-686年)、不晚於持統天皇四年(690年)創建的伊勢神宮,1300多年來一直供奉著天皇的祖先“天照大神”,承擔了日本皇家與國家最高的祭祀。在日本的大小祭祀中,對於竹子的運用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卻又是一個極易令人忽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細節。本講將以溯源伊勢神宮祭祀中的用竹傳統為突破口,嘗試解讀日本的創世神話以及與天皇相關的核心信仰觀念、祭祀傳統是如何形成,並影響至今的。
講座為本館正在展出的“跨越兩國的審美:日本與中國漢唐時期文化交流”特展系列學術講座。

《神寶圖形神秘書》中的“八咫鏡圖形”
伊勢神宮伊雜宮御田植祭·太一
陝西興平茂陵陪葬墓陪葬坑出土竹節燻爐
陝西定邊縣郝灘鄉漢墓出土壁畫·西王母宴樂·太一座
百濟金銅大香爐,韓國清南道扶余郡出土 ©國立扶余博物館
7世紀,木雕觀音菩薩立像(百濟觀音)、木雕菩薩半跏像 ©法隆寺 ©中宮寺
7世紀,鋼封藏毛雕銅光背局部 ©法隆寺
唐 金銀平文琴局部紋飾 ©正倉院
奈良縣キトラ古墳壁畫·天井天文圖


直播時間
長按並識別二維碼,進入直播平臺





—
跨越兩國的審美
日本與中國漢唐時期文化交流
(點擊海報查看展覽信息)
展覽時間:2022年9月24日-2022年12月4日
展覽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四層12-13號展廳



開館時間
本館實行限流預約參觀
每週二至週日9:00-17:00(16:30停止入館)
逢週一閉館
自2022年11月25日起,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暫停對公眾開放,恢復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地址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大學校內,主樓東側
(高德地圖或百度地圖導航至“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校內師生請從清華藝博“校內師生參觀通道”入館
校外觀眾請從清華藝博東側“藝博專用通道”進校入館

◆
活動策劃/談晟廣
活動統籌/張明 周瑩
直播團隊/彭宇 肖非 史笑顏
海報設計/楊暉
圖文編輯/周辛欣
審校/談晟廣
審定/李哲
◆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帶您走進藝術殿堂
版权声明:【學術講座】第171期 | 談晟廣《竹取秘語:天皇神話起源新探》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fcdong.com/f/b37e7165017bad4e376ab5ec30cba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