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你管住了孩子玩遊戲?不,他們去看小視頻了
開宗明義:我不太主張中小學生玩遊戲。

但是,對抗性遊戲、運動和社會交往,是孩子們的天性。
小孩就是要每天玩玩鬧鬧;
就是要交朋友,在朋輩間漸漸長大;
就是要運動,在有趣激烈的運動裡釋放能量。
如果一個小孩,上學時被按在座位上不能亂跑、下課後立刻回家寫作業、運動指的是跟爸媽出去跑步,活的宛如一條”被圈養在家裡的的小狗“。那麼孩子就很容易去玩遊戲,在遊戲裡實現這些。
一味壓抑孩子玩遊戲是沒用的。
因為精力會外溢。
2022年11月,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等單位共同發佈了《2022中國遊戲產業未成年人保護進展報告》:未成年人的沉迷遊戲問題已經基本解決,75%的未成年人每週遊戲時長在三小時以內——約65%未成年人在遊戲受限後,轉投短視頻平臺。
我個人覺得:看短視頻,比打遊戲更不健康。
打遊戲至少孩子還要動個腦動個手。
看短視頻,孩子一動不動,手腦集體靜默。

再說一個古老的知識,
中國晚清,鴉片成患,大量青中晚年投入鴉片的癖好,躺在床上一動一動,實實在在地躺平。
有一種說法認為:這是跟中國上千年來的觀念完全一致的:
家長就願意小孩每天呆在家裡,哪裡也不去;
文化就主張靜,天天說“寧靜致遠”;
年輕人只能交“良師益友”,就是得管著他、帶著他的。同齡同愛好出去玩的,叫”狐朋狗友“”酒肉朋友“。
鴉片一來,完美實現了”寧靜“——致遠嗎?身未動心已遠那個遠?
所以,如果家長不能正視孩子對於運動與社交的需求。
不能鼓勵、帶動孩子多運動;
不能讓孩子大方自然地交朋友;
那多半無非是在”看網文“”打遊戲“刷抖音”裡多選或單選。

版权声明:你以為你管住了孩子玩遊戲?不,他們去看小視頻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fcdong.com/f/b42939cc6ba59202a956bdcdc50b0a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