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舜禪讓是不是真的?荀子和韓非子都不承認
三皇五帝時代一直是被儒家神聖化的時代,其實我們結合社會發展史加以考證,就會發現這可能是一種部落選舉的方式。
如我國史有記載的烏桓民族,在漢代時,數千部落成為一部,推選“勇健能理決鬥訟相侵犯者”為大人,大人有所召喚,部眾莫敢違犯。實際上這“大人”就是我們所說的帝王。
其他如鮮卑、契丹、蒙古等民族也是如此。由此推論,漢民族的上古時期也不會例外。只不過這種尋常的推選,被後人粉飾成神聖而又光彩非凡的“禪讓”罷了。
對於“禪讓”之說,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人提出了懷疑。最早提出疑問的是荀子:“夫曰堯舜禪讓,是虛言也,是淺者之傳,陋者之說也。”(《荀子·正論》)
戰國末的韓非,不但不承認有“禪讓”這回事,反而說舜和禹之所以能繼承帝位,是“臣弒君”的結果,說:“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韓非子·說疑》)。
這井非韓非一個人的驚人之筆,唐代的劉知兒在他所著的《史通》中引《汲家瑣語》說:“舜放堯於平陽”又說舜是給禹趕到蒼梧而死的。稍後的《史記正義》作者司馬貞,引《竹書紀年》說:“堯德衰,為舜所囚。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父子不得相見也。
(竹書紀年》等書成於戰國,西晉初出自汲見後即散亂不傳,今本系宋以後人偽託,已非劉知幾、司馬貞所見本,其所記未必會是無中生有,捕風捉膨。
同時,還有人認為《堯典》成於戰國,《大禹讀》系晉人偽作。真是這樣的話。那《尚書》中關於堯綠禪讓的記載從根本上就靠不住了。
近代有些學者認為:“堯舜禪讓”說是戰國初墨家的創造。如果《堯典》和《論語》所說不足為信,那麼《墨子》則是最早有“禪讓”記載的書了。《墨子》中《尚賢》尚同》兩篇主張賢人執政,不僅是三公,就是天子,也可選天下賢者而立之。
“古者舜耕於歷山,陶河濱,漁雷澤,堯得之服澤之陽,舉以為天子,與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墨子·尚賢》)把本是黃帝九世孫、有虞氏諸侯的舜,說成是會燒窯、捕魚的農夫,以此來申述他“尚賢”的宗旨。
墨子出身於下層社會,他的政治思想正反映了一般庶民參與政治的要求。可是,墨家只說過“堯舜禪讓”。"舜禹禪讓"說又從何而來呢?
近代學者認為是儒家新添的。儒家在一定限度內也贊成“舉賢”。於是,孟子接過墨家的“堯舜禪讓”說,添加出“舜禹禪讓”的故事。
同樣,也把原是百里諸侯的禹說成是匹夫出身。戰國以後,墨家衰落,“禪讓”說才被懦家所專有。這種看法,又一次從根本上否定有過“禪讓”。
所以,“禪讓”一制,究竟是不是真的存在呢?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版权声明:堯舜禪讓是不是真的?荀子和韓非子都不承認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fcdong.com/f/b6da2954a63421074764cfbaedcc6e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