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上將這樣評價李德:不是草包,很多書對他評價不夠厚道!
提起李德,瞭解紅軍歷史的人都不會陌生,他是共產國際派來擔任軍事顧問的。對於他的到來,一開始大家都很尊敬他,認為他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在軍事鬥爭中,紅軍的軍事指揮大權交給來李德,他獨斷專行取代來軍委的集體領導,拋棄了紅軍多年血戰中取得的成功經驗,憑著地圖指揮戰鬥,而且地圖誤差大,不夠準確,指揮往往與前線的實際情況差距很大。這給紅軍指戰員行動帶來很大困難,不能按時投入戰鬥,以至於吃敗仗。

作為李德的翻譯,伍修權這樣評價李德:這本來都是李德主觀主義瞎指揮造成的,可他卻動不動訓斥別人,不斷髮脾氣罵人,聽不進去反對意見,身邊的工作人員也受他的氣,架勢凌駕於中央之上。
尤其在第五次反圍剿中,按照李德的“短促突擊”、“兩個拳頭作戰”“禦敵於國門之外”建立正規軍打陣地戰等等。反對打游擊,硬打正規戰,在錯的多戰略指導下,與敵人硬碰硬,使得第五次反圍剿陷入被動。
對於他在軍事作戰方面,確實不怎麼高明,從後來蘇區越大越小,被迫戰略轉移中可以看出來。

有人說李德軍事指揮方面是草包,在陳士榘上將看來,評價不夠厚道。
他認為李德在實戰中雖然打了不少敗仗,可是有一點還是值得大家學習,就是課講的不錯。也就是說理論知識要高於實戰經驗。
李德是奧地利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參加德軍同沙皇俄國的作戰,所以把他算做德國人。在一次戰鬥中,被俄軍俘虜,流放西伯利亞。蘇聯十月革命以後,參加蘇聯紅軍,因為有些作戰經驗,晉升很快,在蘇軍中成為騎兵師參謀長。後來被選派到莫斯科陸軍大學進修,學習成績較好。
遵義會議後,李德的軍事指揮權沒了,就被安排到紅軍大學擔任領導職務,給學員們上課,講戰術問題,似乎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列舉了好多紅軍作戰成功的例子,以這些例子作為教學參考。

陳士榘認為,他被削掉兵權,並受到嚴厲批評後,還能保持如此這般的心態,難能可貴。當時,很多紅軍學習學員對他產生新看法。
1935年10月,李德隨紅軍到達陝北。1939年8月李德離開延安返回莫斯科。作為長征的親歷者,對長征給予積極評價。
版权声明:這位上將這樣評價李德:不是草包,很多書對他評價不夠厚道!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fcdong.com/f/bd047f21a273bf89aeda84faf37b8f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