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不要吃米飯或麵包,請有意識地攝入四種營養

為了保持健康應該怎樣吃飯?日本醫生南雲吉則說:“應該避免碳水化合物,尤其是早餐時吃米飯、麵包等有很多缺點,不推薦”。本文內容摘自他的新書《冷卻身體更健康》中的部分內容。

糖、蛋白質和脂肪,哪個最易發胖?

為了保持線粒體模式請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多攝取蛋白質和脂肪。可有人會說這樣攝入卡路里太多不是會發胖嗎?

事實上,糖1克是4000卡熱量,蛋白質1克也是4000卡,脂肪1克是9000卡熱量。那麼,分別吃100克,你認為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哪個更易發胖呢?

許多人認為脂肪的卡路里最多。讓我們用最新營養學來解釋它,蛋白質不會轉化為脂肪;所以無論服用多少都不會變胖。

攝入碳水化合物會增加血糖水平,胰島素從胰腺中分泌。作為回應,脂肪細胞膜中的一種叫做“糖載體”的蛋白質會將碳水化合物吸收到脂肪細胞中並將其轉化為脂肪。因此,當攝入碳水化合物時會變胖。

那麼脂肪呢? 當攝入脂肪時,脂肪細胞中的一種叫做“激素感知脂肪分解酵素”開始分解脂肪,並將其作為營養物質釋放到血液中。因此攝入脂肪時人最瘦。

然而,如果同時服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就會發生相反的事情。末梢血管內皮細胞中的一種叫做脂蛋白脂肪酶發揮作用,分解血液中的脂肪,將其推入脂肪細胞從而變胖。

請選擇營養飲食,而不只顧著熱量卡路里

計算卡路里,是測量在卡路里測試儀的絕緣盒裡充分燃燒所產生的熱量。

當然,燃燒脂肪會釋放熱量。如果以同樣方式燃燒汽油也會釋放熱量,但它不會滋養人體。即使盒子裡燃燒並釋放出熱量,通常也不會在體內燃燒。換句話說,計算卡路里本身就是錯誤的。

所以在選擇飲食時,請優先根據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或脂肪進行選擇,而不是熱量千卡。

健康身體所需的四種必需營養

每天胃有三次感覺餓時,就該吃飯了。好容易保持線粒體模式以保證身體更健康,若在吃上面不節制,豈不浪費。飲食我們需要吃必須攝入的營養。這“不能在體內自行產生,而是必須從外部攝入營養”;“生物為了生存所必須攝入的營養”。

具體來說有四類:維生素、礦物質、必需氨基酸和必需脂肪酸。在我們身體中燃燒併產生能量的營養有三種: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而碳水化合物不是必需營養,因為它可以由蛋白質和脂肪製成。

如果吃剛摘下或生鮮的蔬菜和小魚(整個部位一起吃下),這就是“完全營養”。因為它包含了生物生存所需的所有營養。

穀物、豆類和堅果在地面上生長髮芽,因此也是完全營養。牛奶和牛犢子肉也是完全營養並可以促進身體發育成長。而雞蛋可以孵化出小雞,也是完全營養。所謂完全營養,就是富含所有必需營養。

然而,我們人類喜歡將食物精緻加工成容易攝入並且視覺美觀。原本大米產生於糙米中,是一種完整的營養物質,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多酚和膳食纖維;卻將其精加工成白米,這就變成只有澱粉和營養價值低的食物了。

胡蘿蔔和蘿蔔一旦削皮,營養價值會顯著下降;魚被分段切開,即便保留魚皮也只剩部分營養。要獲得含所有必需營養的完全營養,請儘量“穀物吃全穀物”“魚連魚骨、魚頭和魚皮”,“蔬菜帶根、葉子和皮”一起吃掉。

南雲醫生的日常飲食

我每天早上在牛蒡湯裡放一些MCT油喝下,然後直到晚餐才吃飯。因為吃午飯令人昏昏欲睡、無法專心工作。在這期間,腹部脂肪靠線粒體持續燃燒產生能量,工作效率極高。嘴饞了就吃些混合堅果,晚上胃變得飢餓時會填飽肚子。當然不會吃任何對身體不好的東西,因為一天已經熬到這裡了,不想前功盡棄,會盡量吃些新鮮蔬菜和肉類。

空腹和空腹感完全兩碼事

空腹是一種能量已耗盡的“飢餓”狀態,它通過肚子咕咕叫來通知我們。

另一方面空腹感,則是當看到別人吃得香而饞得流口水,午餐時間感到肚子“餓了”,或想吃甜食時小肚子的空腹感等。與飢餓完全不同,空腹感是大腦創造出來的錯覺;它有點類似於腦妄想引起的高度恐懼症和幽閉症。就像害怕過不會塌陷的人行天橋或進入並不密閉的電梯一樣;即使並不餓但有著“空腹恐懼症”的感覺。

明明碳水化合物耗盡,當線粒體開始工作而產生能量時,大腦卻已經迫不及待,迷戀進食碳水化合物瞬間的快感,而產生空腹感的錯覺不斷攝取碳水化合物。

許多人把空腹感誤認為是真正的飢餓而無休止地吃東西。因此產生贅肉而身材線條崩塌,導致悲觀情緒低落,繼續吃並最終導致疾病。

為什麼推薦“牛蒡茶”?

一上午忙碌工作的人中午吃白米、麵包或麵條等碳水化合物,血糖值會急劇上升。大量分泌胰島素以降低胰島素引起的“反應性低血糖”,會令大腦停止工作變得昏昏欲睡。這時最糟糕的是喝咖啡或抽菸來提神。

此外,咖啡因成癮導致離不了咖啡的壞習慣。每天喝五杯以上的人應該減少到兩杯。這裡推薦的飲料是牛蒡茶,它不含咖啡因可以整天喝。此外它含有有助於促進健康最強的成分,即牛蒡皮裡含有抗氧化劑“多酚”。

多酚具有抗菌和傷口癒合作用。此外,由於含有菊粉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它使得血糖值很難提高,成為腸道中益生菌的食物。可以改善腸道環境,提高免疫力。

喝咖啡提神是種輕微的中毒症狀

很多人早上喜歡喝杯咖啡或綠茶。想使身體不要處於碳水化合物模式,這看起來似乎不錯;但事實上NG。

不建議空腹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如咖啡或綠茶。因為咖啡因是一種植物毒性,稱為“生物鹼”。植物為了免遭食草動物或昆蟲吃掉,身上帶有神經毒素,可刺激人體副交感神經。服用後會出現類似“宿醉”般的不適症狀,如頭暈、噁心、腹瀉、心率增加和出冷汗。

生物鹼的伴侶還包括毒品和尼古丁,如嗎啡和可卡因。喝咖啡後提神或腦子變清醒,這其實是生物鹼輕微急性中毒的症狀。

早餐替代品

“早上要吃得好”“要吃白米或麵包讓大腦活動”“不能剩下米飯”等。

如果線粒體模式去思考上述觀點,一切都是錯誤的。特別是剛起床感到胃脹不消化時,最好不要吃東西。這是一種胃炎的症狀,因為前一天吃得太多超出了胃的消化能力。胃炎不僅表現疼痛,還會表現為脹滿不消化。這時送食物進去就像鞭打胃一樣。胃脹時最重要的事情是讓它暫時休息、不吃東西。

不過什麼也不吃嘴上感覺無趣,我每天早上會喝牛蒡湯,在湯中倒一湯匙MCT油。

MCT 油是由椰子油或棕櫚油提煉出的天然成分“中鏈脂肪酸 (MCT)”製成。線粒體燃燒脂肪需要時間,但MCT的吸收和分解速度比普通油快,可以有效地成為“生酮體”並獲得能量。因為它作為能量被消耗,完全不用擔心變成脂肪存儲在體內。此外,由於脂肪燃燒和轉化為能量的作用,空腹服用MCT油是脂肪燃燒的催化劑。

為了保持線粒體模式,請儘量“空腹”“低糖飲食”,即使碳水化合物早餐,也請有效“攝入MCT油”。

為了健康,我不吃早餐

早餐在英語中稱為Breakfast。其中 “Break”表示剎車、終止和破裂。“Fast”意味著快速和空腹。

空腹時線粒體和氧氣一起燃燒脂肪處於線粒體模式。早餐的初衷是早上吃白米飯和麵包,讓身體處於“碳水化合物模式”。但是好容易經過一夜身體處於線粒體模式,又要變成碳水化合物模式太可惜。線粒體模式發生時,身體會發生以下情況:

• 脂肪燃燒進入瘦身模式
•像青魚一樣處於有氧運動模式
• 線粒體增加可預防癌症
• 返老還童因子被喚醒,分泌生長激素和脂聯素,身體更年輕。

相反,早餐進食碳水化合物,身體將改變模式呈現以下症狀:

• 脂肪不燃燒,糖載體將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脂肪
•人只有爆發力卻沒有耐力的無氧運動模式,容易疲勞
•餵食癌細胞
•血管內皮細胞的膠原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結合,形成頑固的AGE導致動脈硬化或身體老化

因此,早餐攝入碳水化合物意味著放棄線粒體模式的健康益處,接受存在弊端的碳水化合物模式。為了保持線粒體模式,我早上不吃碳水化合物。人們常說,“為了健康必須吃早餐”,但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因為早上我常常不餓。

肚子咕咕叫之前,吃食飯菜不會使身體處於線粒體模式。

版权声明:早餐不要吃米飯或麵包,請有意識地攝入四種營養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fcdong.com/f/c0615d85d5fea15ca37fbe40ca300e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