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備考Ⅰ名校模考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校訓”主題審題導寫

【名校模考金題】

四、寫作(60分)

22. 閱讀下面幾所大學的校訓,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①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②中山大學: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③四川大學:海納百川,有容乃大。④南開大學:允公允能,日新月異。⑤河南大學:明德新民,止於至善。

如果你參加上面其中一所大學的“強基計劃”考試,請向該大學寫一封自薦信。信中要對該大學的校訓有充分的認識和闡述,其他內容以及格式要合乎自薦信的基本要求。落款一律為“富強中學李中華”。


更多高考中考小升初作文備考詳見《何老師教中高考作文》

立意:

1.選擇清華:謙謙君子,築夢強基。

2.選擇南開:允公允能,方能日新月異。

3.選擇四川大學:海納百川,取則行遠。

4.選擇中山大學:慎思明辨,篤行致遠。

5.選擇河南大學:明德新民,止於至善。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

材料是五所大學的校訓,首先要對校訓的內涵有所瞭解。

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源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是說君子自勵猶如天體之運行剛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應見利而進,知難而退,而應重自勝擯私慾尚果毅,不屈不撓,見義勇為,不避艱險,自強不息;同時,君子應如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容載萬物,責己嚴,責人輕,以博大之襟懷,吸收新文明,以寬厚的道德,擔負起歷史重任。

中山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源自《中庸》,是指人具有“誠”之本性,只要按“至誠”之本性從事修身,透過學、問、思、辨、行五個環節,便可以把自己修養成“君子”。

四川大學校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是四川大學發展歷程、辦學特色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交流等學校整體價值追求的總體概括。首先體現學校發展歷史和現實的統一。其次,體現了繼承和創新的統一,學校紮根於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沃土之中,以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吸收消化世界上一切優秀的文化遺產,在古今中外文化的交融中,創造出高水平的人類文明成果。再次,體現了科學與民主精神的統一。同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也是民主精神的體現。大學是各種文化思潮衝撞和對話的舞臺,也是各家各派學術思想匯聚的大海,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不僅蘊含著多種精神之內涵,並且恰巧暗嵌“川大”二字。

南開大學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表達了南開人的價值取向和精神品質。“允”為文言語首助詞,“既、又”的意思。“允公允能”意即“既有公德,又有能力”,以培養學生“愛國愛群之公德,與服務社會之能力”。“日新月異”意即與時俱進,每天每月都要有所創新和發展。南開校訓作為一種永久的精神力量、博大的精神力量、強烈的感召力量,啟迪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南開人,鼓舞他們為民族的振興和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

河南大學校訓“明德新民,止於至善” 取自《大學》開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些話言簡意賅地道出辦大學的原則在於發揚光明的德性,革新民心,達到完善。“明明德”,意指彰明美德,就是告誡師生通過學習和實踐培養優良品德。“親民”又為“新民”,意為啟迪百姓心智,使百姓棄舊圖新,去惡從善,這就是將自己的美好道德推己及人,不斷求取進步。“止於至善”,是說修身育人,都必須達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動搖。

然後明確寫作任務。“參加上面其中一所大學的‘強基計劃’考試,請向該大學寫一封自薦信”明確了寫作情境以及寫作文體;“信中要對該大學的校訓有充分的認識和闡述,其他內容以及格式要合乎自薦信的基本要求”“落款一律為‘富強中學李中華’”明確了內容和格式的要求。由此可知,寫作此文,考生需要對所選大學的校訓有充分的認識和闡述,自我推薦的內容要能展現個人的優勢條件,還要對“強基”和學科有所理解,最後還需明確基本格式,同時語言表達要得體。

行文構思上,可以使用整句表達自己積極進取的姿態,如“高山險阻,奇山峻嶺,唯有先行者能一覽眾山之小;大河溶溶,大潮泱泱,唯有勇進者能一立浪潮之上。機遇難得,群雄逐鹿,唯有主動者能一斬頭籌”;然後引出所選大學的強基計劃,表明自己想要求學的態度,接著對所選大學的校訓進行解讀;接著聯繫自身,展現自身的優勢,最後表達自己想要進入該學校進一步深造的期望。

版权声明:2023高考備考Ⅰ名校模考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校訓”主題審題導寫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fcdong.com/f/c4ad04b0308c3140799426d50477c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