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濟南名泉真實記錄:新發現《申報》《魯建廳疏浚濟南名泉》

《濟南名泉考》系列作品

1933:濟南名泉的真實記錄:

新發現《申報》通訊《魯建廳疏浚濟南名泉》


侯林 侯環


為傳播、弘揚濟南特立於世的泉水文化,《風香歷下》自即日起推出《濟南名泉考》系列作品,介紹、挖掘濟南名泉罕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內容包括:濟南名泉的考證與索隱、名士與名泉的風雅舊事、名泉史話等等。




近日,筆者在整理民國泉水文獻的過程中,意外發現民國二十二年五月二十八日(1933年5月28日)《申報》上刊登的一篇“濟南通信”,名為《魯建廳疏浚濟南名泉》,篇幅不到八百字,卻將彼時濟南名泉的現狀描述交代得十分清楚,是頗為難得的濟南民國時期泉水史料。

由是,筆者特作此文,並附《魯建廳疏浚濟南名泉》通訊全文,期於讀者諸君共享之。

書影:《申報》《魯建廳疏浚濟南名泉》

這篇通訊的來歷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小清河因為水源不足,經常淤塞,影響山東航運經濟,為整頓小清河,增大小清河之水源,山東建設廳組織人力物力,調查並且疏浚濟南各名泉,以期從根源上解決小清河的水源不足問題。調查結果,共得濟南名泉53處,最後又加《補遺》2處,實為55處。《申報》記者聞之,於是刊發了這篇通訊文章。

《魯建廳疏浚濟南名泉》,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年濟南名泉的真實記錄,具有一定的歷史認識價值。筆者在介紹此通訊的同時,還將結合與此通訊大體同時的其他泉水史料,如1934年《濟南大觀》(齊魯書社2011年版)、1940年《濟南名勝古蹟輯略》等書中關於泉水的記載,加以綜合分析、研究,以期加深對於濟南泉水價值的認識,總結對於今日之名泉打造,泉·城文化景觀申遺的啟發意義。

看來,《申報》記者(未署名姓)對於濟南名泉是頗有傾慕之感情的。他在導語中稱:

古人云:歷下山水甲齊魯、泉甲天下,迥非虛語也。……今之省府為明德藩故宮,泉以數十計,最著者為珍珠、白雲、濯纓。南關趵突泉至今仍為名勝之一,由趵突泉迤東數十武,為宋代女詞人李易安故居(今為省立醫校)。宅內名泉如金錢、漱玉、柳絮、黃花等,亦有歷史上價值。騷人墨客每往憑弔、每憶“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之句、輒徘徊流連、不忍即去。

清末,珍珠泉北岸的巡撫後花園亭榭

我們且看這篇通訊透漏的關於彼時濟南名泉的歷史信息與特點。

第一:彼時濟南泉水最大的亮點,是人泉一體,濟南,是一幅幅人泉共處的美麗圖畫

《魯建廳疏浚濟南名泉》記載了當時濟南名泉所在的詳細位置,甚至它的左鄰右舍,我們看到,那時,人與泉水是生活在一起的。我們且看其中的記載:

“(1)古金虎池,南順城街十號範姓須彌園內、池旁石碑勒名,為金慄泉。”

“(2)匯波泉,範姓須彌園門口,南護城河南岸,一名跑馬泉。”

“(5)琵琶泉,半邊街後十三號民宅、護城河旁。”

“(9)任泉,東燕窩街橋紹酒公司東院,池北大石題有泉名。”

“(7)瑪瑙泉,半邊街六號門口,護城河旁,石香爐上,刻有泉名。”

“(12)香泉,舜廟街二號、舜廟後院內。”

“(13)密脂泉,估衣市街路北,萬順祥後院,泉水流人江家池。”

“(14)灰池泉,東流水二十一號染房後院,五龍潭旁。”

“(15)灰灣泉,昆明池九號後院,泉名系由探詢而得,確否待證。”

“(16)懸清泉,東流水四十九號,發記後院,泉名由探尋而得。”

“(21)北芙蓉泉,岱廟街二十五號,牆上嵌石題有泉名。”

“(23)芙蓉泉,芙蓉街路西藥房院內,俗呼芙蓉池。”

“(24)騰蛟泉,起鳳街路南十四號,牆上嵌石刻有泉名。”

“(30)雪泉,在西宮街(公界)四十三號院中,池東屋內石碑文為雪泉記。”

“(38)石灣泉,圍屏街二十四號門內。”

……

由此可知,此時的濟南名泉,大多在老百姓家中,在富家者,為園林中物(如範姓須彌園),在貧家者,為家泉。還有的泉水院落與泉溪,用於造酒、染織等做泉水經濟的公司經營。如紹酒公司、東流水二十一號染房等等。

水鄉之美,在其有人間煙火氣。

明代詩人王象春稱百花洲一帶:

“方廣不過數畝,而居民廬舍團旋,視之北湖更有韻致。”

(《齊音·百花池》)

而清末杭州詩人許正邦稱濟南西護城河:

“境宇高曠,景物清幽,瀕河幾家,自成村落。”

(《第二徐園題詠》)

舊時濟南西護城河景緻

清代乾隆年間詩人張壎有詩讚美濟南:

“一城士女在一水,他郡無此風光饒。”

(《趵突泉》)

人,是文化景觀的靈魂;人泉共居,是世間最美的境界。

當年,整修護城河,特別是連通大明湖,是大手筆,然而遷移河上住戶,無疑是美中不足的敗筆之一。

第二:文中有至今人們未詳的新泉的發現,殊為珍貴

《魯建廳疏浚濟南名泉》中,計有八處我們至今未詳的新泉的發現。

其一:“(27)土春泉,民政廳內,又名聚寶泉。”

民政廳,即今之省政府大院,與此泉同時列名其中的大院之泉還有:

(28)鳳翥池、(29)玉乳泉、(31)不匱泉、(32)華北(筆)池 。

這說明土春泉均不是這些泉?而是一處我們不曾知曉的待考的泉池。

其二:“(33)廣復泉,雙忠祠街二十四號某鋪院內,泉由市民調查而知。”

其三:“(36)通惠泉,在濟南商場院內,北面石碑,刻有泉名。”

其四:“(37)橋泉,趵突泉前街藥王廟內,旁有石刻泉名。”

其五:“(25)濼源泉,院西街師範校內,牆上嵌石刻有泉名。”

院西街師範校,即原濼源書院。中有華池、芙蓉池、燕來泉、葦蕩(暗泉)四泉,未曾聽說有濼源泉,然有石刻泉名,此泉當有無疑。獨不知此泉另有,還是上面四泉之一的更名所至。

據2013年《濟南泉水志》第一編“泉水攬勝”所載:

飲馬池(泉)位於歷下區泉城路北,原在山東省統計局院內。21世紀初舊城區改造後,在今紅尚坊商廈處。清雍正年間……在其址設立濼源書院。故飲馬池後又稱“濼源池”。泉池面積50餘平方米,水勢甚好。1970年市自來水公司在泉側鑽井四眼,建成泉城路水廠,此後……遂被填沒。

此處所記之飲馬池,當即濼源泉無疑。然而不幸的是,《泉志》將此泉錯為了飲馬泉,飲馬泉其實另有其泉,另有其處也。(參見侯林、侯環《芙蓉街區尋找飲馬泉》,《濟南名泉考》,濟南出版社2022年版)

今之萬竹園

其六:園屏街張懷芝寓(主體為今之萬竹園)之泉,我們想不到其寓中竟有名泉五處,分別是:“(45)白雲泉,園屏街張懷芝寓西花園內西牆下,磚欄杆嵌石刻有泉名。”“(46)西水泉,張懷芝寓中院,牆上嵌石刻有泉名。”“(47)車(東)高泉,張懷芝寓東偏門內,牆上嵌石刻泉名。”“(48)酒泉,張懷芝寓東偏門內,據小清河調查錄即此泉。”“(41)古東高泉、在金線泉街南、張懷芝園內,有碑可考。”

其中,沒有我們熟知的望水泉(1940年《濟南名勝古蹟輯略》有載:“望水泉,在萬竹園內,為第二十四泉,即王秋史讀書草堂也。”),卻增添了我們未聞其名的白雲泉與西水泉,而東高泉則有古今兩處。今人未詳者,計三處。這些,可待日後詳考。

由此可知,白雲泉在濟南有兩處,另一處在珍珠泉西北,原為德王府之泉。

第三;彼時濟南名泉的泉名之石刻石碑

歷史上濟南的名泉,大多處於老街深巷之中。所以,泉名的勒石,便十分重要,那不惟是歷史的見證,也是名泉的眼睛與面貌。

好的是,《魯建廳疏浚濟南名泉》一文中,所列之濟南名泉,幾乎全部立有石碑與石刻,這名泉的彰顯、宣揚與保護,意義非凡,這是當年魯建廳組織人員對於泉名詳加查勘考證的結果,對於今日之泉水保護仍有啟發意義。

舊時南護城河上的浣女

濟南泉名之石刻、石碑,有如下諸種情況:

其一,立獨立石碑、勒泉名者:如古金虎池、白石泉、古鑑泉,中珍珠泉、鳳翥池、玉乳泉、雪泉、通惠泉、橋泉、趵突泉、古東高泉等。

其二,牆上嵌石題有泉名者,如舜井、古溫泉、濋泉、北芙蓉泉、騰蛟泉、濼源泉、玉環泉、飲虎池、金線泉、漱玉泉、西水泉、東高泉、杜康泉、馬跑泉、玉露泉等。

其三,另有大石題泉名者,如任泉、華筆池等。

其四,其他還有許多種類做法,大多因地制宜。如胤嗣泉,在南順城街龍王神祠下,於是龍王神祠門上刻有其泉名。瑪瑙泉,在半邊街六號門口有石香爐,乃在爐上刻有泉名。鳳翥池在民政廳,而廳內廣潤祠有碑詳述此泉。白雲泉在張懷芝寓西花園內西牆下,便在磚欄杆嵌石刻泉名。

第四:其他名泉線索

其一:泉的另外名稱

如珍珠泉,亦名中珍珠泉。金虎泉,碑名金粟泉。天鏡泉,曾易名泉鏡泉。

據《魯建廳疏浚濟南名泉》:“(19)中珍珠泉,省政府西院內,池旁亭內石碑刻有泉名。”“(1)古金虎池,南順城街十號範姓須彌園內,池旁石碑勒名,為金粟泉。”“(17)天鏡泉,江家池街路東德盛樓旁,易名泉鏡泉,居民呼江家池。”

1930年,齊魯大學師生在大明湖晏公臺留影

其二:通訊中關於山東學署玉露泉的記載與描述,是我們迄今發現的關於玉露泉的最早記載

山東學署是有泉的。在清代順治間山東學政施閏章、特別是乾隆間山東學政張若溎的描述裡,都可以見到此泉的蹤影,張若溎《重修四照樓記》:“引泉循樓除下,架以石樑,清能鑑而流不競,濯湘皆於是乎取之。”這就清楚地告訴我們,原來四照樓前的那條清溪,不是大明湖水,而是流泉,是一處發源於四照樓東的泉眼,張若溎正是引來此泉,從四照樓前,穿越濯纓橋、芙蓉沜等幾乎所有“學署八景”(八景除“鐘樓”在學署西南,其餘全在四照樓前),然後,進入大明湖中。但對於此泉,我們一直未詳其名。直到1986年今人尹君先生作《濟南名泉考》一文,文中稱:“玉露泉,大明湖路中段路北179號鐘樓寺院內(省房管公司),尚存‘玉露泉’石碑倒臥於小河邊。”(見《濟南文史精華》,濟南出版社1997版),此記述頗似尹君先生親身經歷、親眼所見。如今,在《魯建廳疏浚濟南名泉》裡,我們終於發現了更早的關於玉露泉的記載:

“(53)玉露泉,財政廳四照樓北河畔,牆上嵌一石碑,載有王露泉之名。此泉,一四方池,在四照樓東,現已無遺蹟可尋。”

舊時從大明湖上看山東學署

玉露泉的位置、形狀,均有記載,特別是關於載有王露泉之名的石碑的記載描述,與半個世紀之後尹君先生所見完全相同。此為玉露泉之真實存在及其泉名的鐵證也。

其三:趵突泉

據《魯建廳疏浚濟南名泉》:“(50)趵突泉,在趵突泉市場呂祖閣前,池中有碑,有數書跑突泉者、有書第一泉者。”

據僅與《魯建廳疏浚濟南名泉》的發表相差一年出版的《濟南大觀》第五章《名泉·趵突泉》:

呂祖殿前三泉湧出,浪花跳躍,若有激使然者,故名俗曰:三股水……水繞殿北,會東流水,入小清河。每逢二七集期,士女雲集。南有四面亭,東有望鶴亭,西設觀瀾亭,中置茶座,賞景品茗。水由石山突出,來往串繞石洞。山之前後左右,市肆櫛比,東西又有鼓書、賣卜者,熙熙攘攘,幾無隙地。殿有講演處,後有閱報所,遊人憩足,藉增見聞。

清末民初時的趵突泉

自然景緻與人文景觀相互映照,醇美之至,然而,此時,趵突泉卻有一大敗筆:人工造泉,且有六個之多。也據《濟南大觀》第五章《名泉·趵突泉》:

“今又人工造六泉,一在橋西,一在橋東,水花浪湧,較原三泉為高。”

還頗沾沾自喜?

筆者認為,如此造泉,以假亂真,不惟畫蛇添足,實為佛頭著糞!

附:

魯建廳

疏浚濟南名泉

古稱歷下七十二泉,枊絮、黃花堪供憑弔

濟南通信:濟水伏流,古籍所稱,歷下泉水隨地湧出,有七十二泉之數。古人云:歷下山水甲齊魯,泉甲天下,迥非虛語也。惟年代悠久,除知名之各大泉,尚有遺蹟可尋外,餘者湮沒無聞。今之省府為明德藩故宮,泉以數十計,最著者為珍珠、白雲、濯纓。南關趵突泉至今仍為名勝之一,由趵突泉迤東數十武,為宋代女詞人李易安故居(今為省立醫校)。宅內名泉如金錢、漱玉、柳絮、黃花等,亦有歷史上價值。騷人墨客每往憑弔,每憶“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之句,輒徘徊流連,不忍即去。

建設廳前為整頓小清河,曾調查疏浚濟南各名泉,以增水源。計共得五十三處,各泉名稱如次:

(1)古金虎池,南順城街十號範姓須彌園內,池旁石碑勒名,為金粟泉。

(2)匯波泉,範姓須彌園門口,南護城河南岸,一名跑馬泉。

(3)胤嗣泉,南順城街龍王神祠下,龍王神祠門上刻有泉名。

(4)珍珠泉,半邊街後南護城河旁,此泉為南珍珠泉。

(5)琵琶泉,半邊街後十三號民宅,護城河旁。

(6)黑虎泉,半邊街縣立小學後牆外,自九號小門入始得見此泉。

(7)瑪瑙泉,半邊街六號門口、護城河旁。石香爐上,刻有泉名。

(8)白石泉,在瑪瑙泉對岸,旁有石碑,刻有泉名。

(9)任泉,東燕窩街橋紹酒公司東院,池北大石題有泉名。

(10)古鑑泉,南門外后帝館街東口,外護城河旁前帝館街一石碑,刻有泉名。

(11)舜井,舜井街路西,池北牆上嵌石題舜井池三字。

(12)香泉,舜廟街二號、舜廟後院內。

(13)密脂泉,估衣市街路北,萬順祥後院,泉水流人江家池。

(14)灰池泉,東流水二十一號染房後院,五龍潭旁。

(15)灰灣泉,昆明池九號後院,泉名系由探詢而得,確否待證。

(16)懸清泉,東流水四十九號,發記後院,泉名由探尋而得。

(17)天鏡泉,江家池街路東德盛樓旁,易名泉鏡泉,居民呼江家池。

(18)古溫泉,東流水南頭路西,西牆嵌石刻有泉名。

(19)中珍珠泉,省政府西院內,池旁亭內石碑刻有泉名。

(20)濋泉,省政府大門內西院,牆上嵌石有泉名

(21)北芙蓉泉,岱廟街二十五號,牆上嵌石題有泉名。

(22)小王府池,王府池街十三號門外。

(23)芙蓉泉,芙蓉街路西藥房院內,俗呼芙蓉池。

(24)騰蛟泉,起鳳街路南十四號,牆上嵌石刻有泉名。

(25)濼源泉,院西街師範校內,牆上嵌石刻有泉名。

(26)玉環泉,布政司街路西,牆上嵌石刻有泉名。

(27)土春泉,民政廳內,又名聚寶泉。

(28)鳳翥池,在民政廳大門內,廳內廣潤祠有碑詳述此泉。

(29)玉乳泉,民政廳廣潤祠北山下,石碑題有泉名。

(30)雪泉,在西宮街四十三號院中,池東屋內石碑文為雪泉記。

(31)不匱泉,農礦廳東院內。

(32)華北(筆)池,農礦廳二門內,旁有石塊上刻泉名。

(33)廣復泉,雙忠祠街二十四號某鋪院內,泉由市民調查而知。

(34)孝感泉,達智街九號門內。

(35)籌(壽)康泉,後營街十號屋後。

(36)通惠泉、在濟南商場院內,北面石碑,刻有泉名。

(37)橋泉,趵突泉前街藥王廟內,旁有石刻泉名。

(38)石灣泉,圍屏街二十四號門內、小清河近源調查錄所載證雲當系此泉。

(39)飲虎池,在飲虎池街南口清真寺旁,牆上嵌石碑刻有泉名、

(40)金線泉,青島大(學)後部西院北牆下(趵突前街)牆上嵌石刻有泉名。

(41)古東高泉、在金線泉街南、張懐芝園內,有碑可考。

(42)柳絮泉、在金線泉東四面亭東北、小清河近源錄考雲即此。

(43)潄玉泉,青島大學前院染織工廠門口、牆上嵌碑刻有泉名。

(44)白龍灣,園屏街十九號東北角、亦名登州泉。

(45)白雲泉,園屏街張懷芝寓西花園內西牆下,磚欄杆嵌石刻有泉名。

(46)西水泉,張懷芝寓中院,牆上嵌石刻有泉名。

(47)車(東)高泉、張懐芝寓東偏門內,牆上嵌石刻泉名。

(48)酒泉,張懷芝寓東偏門內,據小清河調查錄即此泉。

(49)無憂泉,趵突泉市場假山北,考小清河近源錄即此。

(50)趵突泉,在趵突泉市場呂祖閣前,池中有碑,有數書跑突泉者、有書第一泉者。

(51)杜康泉,在趵突泉西牆外花牆子街,牆上嵌石刻泉名。

(52)馬跑泉,西南門外馬跑泉街五號門口,牆上木牌寫泉名。

(53)玉露泉,財政廳四照樓北河畔,牆上嵌一石碑,載有王露泉之名。此泉 一四方池,在四照樓東,現已無遺蹟可尋。

補遺:

(1)半邊街二號臥園後東花園內,有一池正方形,每邊長一丈二尺,水深三尺,並無泉名。

(2)芙蓉街二十號門口木牌坊根有一池,東西長五尺餘,南北寬二尺餘,水深丈餘,並無泉名。(二十六日)

原載《申報》中華民國二十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敬告讀者:

《濟南園林七十家》(實收錄七十八家)一書,侯林、侯環合著。此書一邊寫作,一邊自2019年初開始在個人公眾號《風香歷下》連載,計三年之久,感謝《愛濟南》每期必轉,《濟南日報》《濟南時報》亦發表其中不少作品。因而未經出版,已在社會上特別是濟南學界有了強烈反響。在此期間,筆者曾收到大量熱心讀者問訊,詢問寫作進程,並特別關注此書何時能夠結集出版,現敬告讀者,此書業已列入濟南市政協今年之出版計劃,預計本月由濟南出版社隆重推出。

版权声明:1933:濟南名泉真實記錄:新發現《申報》《魯建廳疏浚濟南名泉》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fcdong.com/f/d536036c4812c05134aaf5eacf7f6f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