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看過歷史高光時刻,就不會為眼前黑暗所困頓

#夏日生活打卡季#

作者:洞見·許朝暮

茨威格說:“歷史是真正的詩人和戲劇家,任何一個作家都別想超越它。”

作為最好的傳記作家之一,茨威格在寫作生涯中記錄了人類歷史上一個個璀璨時刻。

而他最負盛名的代表作,就是收錄了14篇歷史特寫的《人類群星閃耀時》。

書裡的人物,或是被命運無情嘲弄,與成功擦肩而過;或是咬著牙披荊斬棘,完成了畢生所願。

無論成敗,他們都像閃耀的星星一樣,照亮了歲月長河的某個瞬間。

如果你正遭逢黑暗,身處迷茫,不妨看看這些群星閃耀時刻。

當你讀懂了歷史高光背後的苦與樂、悲和喜,就不會再為眼前的一片漆黑而困頓。

1

本事再大

也駕馭不了命運無常

書中,茨威格提到了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中的失敗。

1913年,歐洲各國組成反法聯盟,將法蘭西第一皇帝拿破崙,驅逐到了地中海。

僅一年後,拿破崙東山再起,打敗了反法聯盟的普魯士軍隊。

接下來,只要阻止潰逃的普軍與英軍會合,他就能贏下即將與英軍展開的滑鐵盧戰役。

於是,他兵分兩路,一隊隨他去戰場,另一隊隨騎兵將領格魯希追擊普軍。

可他萬萬沒想到,這場胸有成竹的戰役,竟然毀在了格魯希手中。

戰役打響後,格魯希率隊找尋普軍,但找了大半天連個人影都看不到。

副司令向格魯希建議,與其在這裡繞來繞去,不如儘快趕到前線支援。

可格魯希膽小怕事,擔心事後被追責,始終不敢下令掉頭。

即使有信使發現,普軍正往戰場的側翼進軍,他也固執地不肯調轉方向。

而此時,戰場上炮火不斷,拿破崙的軍隊已疲乏不堪,與英軍僵持不下。

他一邊焦急地派人給格魯希送救援信,一邊不停地舉起望遠鏡四處張望。

突然,他看到森林中湧出一群人,忍不住在心中吶喊:“是格魯希嗎?”

結果令他大驚失色,那竟然是躲過了格魯希追擊的普軍。

最終,拿破崙的部隊,在英普兩軍的夾擊下節節敗退,四下逃竄。

其實無論是兵力、裝備還是士氣,拿破崙的部隊都遠勝於敵軍,原本很有希望取勝。

但因為一個小人物的怯懦,他一手建立的王朝,叱吒風雲的榮耀,全都毀於一旦。

人生的劇本,向來跌宕起伏,無從預料,不以個人意志而轉移。

哪怕一個人本事再大,權勢再高,也無法一手掌控命運的軌跡。

一個看似微小的誤差,一次不經意間的疏忽,厄運或許就會趁虛而入,將你的生活攪得天翻地覆。

然而,面對世間的風雲變幻,你越不甘,越抵抗,就越擺脫不了命運的掣肘。

歷史大人物尚且有此遭遇,平凡的你我,又何懼人生的起伏呢?

唯有看淡起落跌宕,接納反覆無常,我們才能平靜而從容地過好一生。

2

付出再多

也難免會有事與願違

書中第二顆耀眼的星辰,是英國南極探險隊的隊長斯科特。

1910年,他組建了一支探險隊,目標是成為踏足南極的“第一人”。

剛出發不久,他們便得知:有個叫阿蒙森的挪威人,也正快馬加鞭地前往南極。

為了爭奪勝利,他們決心加快步伐,卻在路上接連遭遇麻煩。

先是物資短缺、雪橇損壞,他們不得不一邊忍飢挨餓,一邊徒步前行。

後來,有人得了雪盲症,有人四肢凍僵了,他們的行軍速度越來越慢。

斯科特只好將傷員遣返,自己則帶著4位隊友繼續前行。

他們咬牙越過環繞極地的堅冰崖壁,雙腳被雪沙地磨破了,四肢也被寒風凍傷了。

甚至,每晚睡去時,他們都擔心自己再也醒不過來。

等好不容易熬過種種非人的折磨,他們抵達了目的地,卻發現那裡已經插上了挪威國旗。

顯然,阿蒙森走在了他們前面,在這場“南極之爭”中獲得了勝利。

同樣歷經艱難險阻,“第一人”會被歷史銘記,“第二人”卻只能被世人遺忘。

灰心喪氣的他們,只好拖著沉重的步伐踏上了歸途。

結果,由於物資不夠,這群“失敗者”接連倒在了冰天雪地中。

但故事並未到此結束。

幾個月後,趕來救援的人,發現了他們留下的書信和照片。

通過這些資料,人們第一次目睹了嚴峻又唯美的南極風光。

斯科特和隊友們被奉為英雄,還被記錄進了史冊,以另一種方式獲得了成功。

想起契訶夫說過的一句話:

我相信任何事情都不會不留痕跡就過去,對現在和將來的生活來說,我們所走的最小的一步路都是有意義的。

人這一生,諸多不易,總會願望落空,常有事與願違。

面對命運的無情捉弄,我們付出的所有努力,看起來似乎都像是一個笑話。

但你要相信,即使事與願違是常態,努力和汗水也終究不會白費。

坦然接納成敗,腳踏實地前行,上天遲早會給你應得的回報。

3

所謂低谷

也是另一種方式的成長

《人類群星閃耀時》中,英國作曲家亨德爾的經歷令人印象深刻。

亨德爾很熱愛音樂,不僅為歌劇院作曲,還一手調教出不少歌唱演員。

52歲那年,他由於過度勞累而不幸中風,導致右側身體癱瘓。

當時,身邊的人都以為他再也站不起來了,更不可能繼續創作。

但視音樂為生命的他,不肯就此放棄自己。

他四處求醫問藥,不到一年後就恢復了健康。

誰知,他剛熬過病痛的折磨,又迎來了世事的無常。

突如其來的戰爭,導致經濟蕭條;定好的演出,也因王后離世而全部取消。

從鬼門關走過一遭的他,依然不肯輕易向命運屈服。

他去公園裡靜坐閒逛,在教堂中靜心祈禱,默默等待著下一個轉機。

直到有一天,一位作詞家,邀請他為清唱劇《彌賽亞》譜曲。

看著慷慨激昂的歌詞,他回憶起了過往的慘痛經歷,不由得百感交集。

一個個飽含情緒的音符,如同被神靈驅使,接連不斷地奔赴他的筆端。

最終,這部情感飽滿的清唱劇,公演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亨德爾也從默默無聞的作曲人,一躍成為了舉世矚目的大師。

正是一次次墜入泥潭,打磨了他的意志,增加了他的閱歷,讓他實現了自我突破。

人生海海,潮起潮落,每個人都難免會身不由己地來回顛簸。

奧裡略大帝說:

當你身處逆境時,必須瞭解這對你是好事,你應當善加珍惜逆境帶來的考驗。

低谷期,是鍛造身心的修行,也是自我蛻變的前奏。

每一場磨難,都是命運的禮物;每一次跌倒,都是另一種成長。

扛住命運洪流的沖刷,熬過人生低潮的落寞,你會發現,自己早已在不知不覺間破繭成蝶。

4

人生最好的結果

都是從挫敗中熬出來的

書中,茨威格還講述了“大西洋電纜之父”菲爾德的故事。

1854年,美國富商菲爾德,遇見了一位工程師。

對方找他資助自己鋪設電纜,連接紐約和美國最南端的紐芬蘭。

極具冒險精神的他,聽完後腦子裡靈光一現:

何不乾脆在大西洋鋪設一條電纜,讓歐美兩洲也能相互通信?

當時,電學才剛剛起步,鋪設海底電纜,無異於是天方夜譚。

但菲爾德生性樂觀,行動力也很強,決心要幹一番大事業。

他聯繫了所有專家,懇請有關國家授權開發,並籌集到了必要的資金。

萬事俱備後,他在數年間試驗了三次。

第一次,電纜在運輸途中意外斷裂,計劃被迫中止。

第二次,輪船載著電纜出發後,一場暴風雨席捲了大海。

輪船顛簸不止,電纜受損嚴重,他們只好失落地返航。

第三次,菲爾德修復了電纜,預測了天氣,順利將電纜鋪設到了海底。

但不知哪個環節出了差錯,電纜的信號混亂又模糊,根本無法正常使用。

面對接二連三的失敗,菲爾德身邊的工作人員,紛紛選擇了放棄。外界還懷疑他是騙子,靠海底電纜的噱頭,為自己的公司做宣傳。

菲爾德卻不肯服輸,一邊耐心等待技術的革新,一邊準備了更好的輪船和裝備。

六年後,當人們已逐漸遺忘落在海底的電纜時,菲爾德重啟了這項計劃。

這一次,新電纜平安跨越了大洋,並清晰地傳達了訊號,看似不可能的奇蹟變為了現實。

受了挫卻不氣餒,碰到坎也不退縮,菲爾德熬過千錘百煉,終於得償所願。

人生在世,想要做成任何事,都免不了九九八十一難的折磨。

那些顯赫的聲名,耀眼的功績,無一不是用血和淚澆灌起來的。

當你在人生道路上摔了跤,迷失了方向,不要急著向挫折繳械投降。

放平心態,咬牙堅持,每個不輕言放棄的人,終會得到命運之神的眷顧。

《人類群星閃耀時》中,茨威格還提到了不少天才人物:

文學家歌德晚年為情所困,因得不到對方的愛而痛苦萬分。

但這份痛苦,激發了他源源不斷的靈感,促使他寫出了不朽詩作。

業餘作曲的上尉魯日,一夜之間寫出了家喻戶曉的《馬賽曲》。

可他因厭倦戰爭而被趕出了軍隊,半生顛沛流離,窮困潦倒。

直到他去世後,這首曲子成了法國國歌,他才得到遲來的榮譽。

茨威格說:在所有的悲劇中,命運所塑造的悲劇,永遠都是最為輝煌的一出。

置身現實的巨浪,青史留名的大人物尚且起伏不定,更何況如浮萍般飄搖的普通人?

日復一日為了生活奔波,重重壓力依舊讓人無處躲藏;

竭盡所能積極面對難題,種種煩惱仍然讓人無處宣洩。

然而,只要有一顆不認命的心,每個人早晚都能迎來屬於自己的閃耀時刻。

墮入絕境時,不畏懼;陷進低谷時,不退縮,再平凡的你我,也能活成最耀眼的星辰。

點個贊吧 ,終有一天,那些你吃過的苦,都會變成一束光,驅散生命中所有的黑暗。

版权声明:當你看過歷史高光時刻,就不會為眼前黑暗所困頓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fcdong.com/f/e9309ab791ff8a1d5dbb37efd049cb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