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廚師”亮相江城餐廳,數字化轉型或是行業趨勢
近日,一家機器人餐廳現身武漢街頭。以往江城餐廳的機器人大多用於傳菜或迎賓,而這家餐廳的機器人可代替廚師,為食客炒菜。
據該餐廳負責人透露,炒菜機器人內置八大菜系2000多種菜譜,符合年輕人方便、省時的就餐需求。
專家表示,餐飲行業也面臨數字化轉型,機器人餐廳是餐飲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如果能做到提質降本增效,就是成功的數字化轉型。

機器人餐廳儲存食材的儲物櫃
炒菜機器人餐廳引市民嚐鮮
12月7日晚,在武漢市江漢區北湖西路的一家機器人餐廳,市民李先生掃碼點單了一道魚香肉絲,外加米飯一共支付了26.1元。他打開儲物櫃的櫃門,取出一份盛有胡蘿蔔絲、筍絲、豬肉絲、青椒絲等食材的餐盒。
隨後,店員將這些食材倒置在一臺炒菜機器人上,按動了操作按鈕,機器便運轉起來。大約3分鐘後,機器停止工作,併發出提示音。店員將機器人鍋裡的魚香肉絲裝盤,端到李先生的餐桌上,“第一次嘗試吃機器人炒的菜,味道還不錯,等餐時間也短。”李先生說,下次吃飯時間緊張時,可考慮到機器人餐廳就餐。
記者在該餐廳內看到,一樓操作檯上共有3臺炒菜機器人,二樓還有2臺。炒菜機器人旁邊有小蔥、洋蔥等配料。儲物櫃裡有上百個餐盒,餐盒內裝有“麻婆豆腐”“魚香肉絲”“香乾回鍋肉”等菜式的食材,價格從十幾元至50多元不等。
餐廳負責人秦女士介紹,餐廳於10月6日起試營業,菜品原料是自有基地種植,由中央廚房統一製作配送,保證食材品質和口味穩定。餐廳沒有廚師,所有菜式由炒菜機器人制作,炒一道菜大約用時3至5分鐘,制湯大約7分鐘。機器人內置八大菜系2000多種菜譜,每週餐廳都會根據食客的點單率調整上架的菜式,平均每週上新或調整五至八種菜式。
“餐廳可以到店就餐,也可以將菜品食材打包回家自行加工,每道菜可便宜3元。”秦女士說,開餐廳前曾考察良久,最後選擇機器人項目。一方面是考慮疫情因素,機器人餐廳可以減少一定風險;另一方面,年輕人喜歡方便省時的就餐方式,機器人餐廳可以滿足新生代消費者的需求。
此前,小藍鯨、亢龍太子等江城多家餐廳,先後引進了迎賓機器人和送餐機器人。機器人作為服務人員的補充,使餐廳更有“賣點”,很受顧客歡迎。而北湖西路這家機器人餐廳,則是由機器人代替廚師炒菜,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嚐鮮。

代替廚師的炒菜機器人
數字化轉型應提質降本增效
北京社科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科治理中心研究員王鵬分析,在數字經濟時代,餐飲行業也在經歷著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任何一個行業,在時代的潮流中轉型升級,是符合商業和經濟邏輯的。
王鵬指出,餐飲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不能僅僅將機器人作為宣傳噱頭,而應該從提質降本增效的角度出發,實現客流和營收雙雙提升。如果無法覆蓋經營成本,轉型之路或將難以為繼。他說,部分菜品的標準化程度高,是比較適合無人化、機器化操作的。但中餐菜系中的有些菜品,製作起來比較複雜,可能並不適合機械化操作。建議餐廳做智能化改造時,應該注意這方面的考量。
如果在提質降本增效上,機器人餐廳均能實現的話,仍需考慮一個問題。王鵬舉例稱,餐廳一旦出現糾紛或顧客的個性化訴求,炒菜機器人或服務機器人難以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改造過程中加以完善。
王鵬表示,機器人餐廳是餐飲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但值得注意的是,口味、服務是餐飲店的立身之本,機器人餐廳要向普通餐廳看齊,甚至要超越普通餐廳,方能迎來更大的市場空間。
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版权声明:機器人“廚師”亮相江城餐廳,數字化轉型或是行業趨勢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fcdong.com/f/f0ee3e103f9edeb10d86988e76760f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