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億林一商人與書法家的完美結合

“唰”……微信來了。 發來微信的是一個在深圳做生意的書法家朋友一他叫聶億林。
我和聶億林於2004年相識於二汽襄陽基地(現在叫汽車產業開發區,但當地人仍習慣稱二汽基地),當時的他在基地開了一家“漁友之家”漁具商店,我則在位於基地的“國家汽車質量檢測中心”當試車員。
和聶億林聊天結束後,我久久無法入睧,在襄陽和他相處的那段日子如同電影的畫面一樣,一幕一幕閃現在了我的眼前……

一
2004年中期,我在單位辦理了內退。內退的原因很簡單一單位效益低下,收入入不敷出,於是我選擇了離開。
也是上天的恩賜,就在我的內退剛辦完,在襄陽二汽基地工作的一個親戚打來電話,說他們那裡的汽車試驗場正在招聘試車員,讓我過去試試。
就這樣,我從武漢到了襄陽,並僥倖成為了試車場的一名試車員。
我在二汽基地住的地方是一個單身公寓。從單身公寓到試車場要經過一條長約三、四百米的小街,街兩旁全是商店,有賣菸酒副食的,有賣米麵糧油的,還有唱卡拉Ok的……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在這些商店中,一個名叫“漁友之家”的漁具店引起了我的注意,確切的說,是這家商店的店主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無論早晚,只要我經過那裡,就總見店主伏身在櫃檯上用毛筆寫著什麼,那種專注的神情,彷彿是在雕石琢玉,街上的喧囂,往來的人群,似乎都與他無關。
在一次次好奇心的驅使下,某一天,我走進了“漁友之家”。
進店後我才知道,店主是在臨帖。櫃檯的玻璃板下襬放著一本歐陽詢的《九成宮》,從成色看,帖子已有年頭,很多地方都破損了,被用透明膠粘接在了一起。
看了店主臨的帖子,我不由得暗暗讚歎,他的臨帖和原帖上的字橫豎相同、撇捺一致,神似說不上,但形似肯定沒問題,二個字;漂亮!
此後,我便差三隔五去“漁友之家”看店主寫字,時間長了,與店主便成了朋友,這個店主,就是聶億林。

二
接觸多了,我對聶億林的認識便深了一些,他在書法上的執著和毅力,著實讓我感嘆。
我到襄陽時,正是熱浪灼人的盛夏,人對著電扇尚無涼意,而聶億林卻每天都窩在他的“漁友之家”裡筆耕不止。
“漁友之家”是一間背靠背的店鋪,只有門,沒有窗。在這樣一間空間不大、空氣不流通的房間裡,其悶熱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漁具店沒空調,落地扇雖有2臺,但聶億林用不上,電扇一吹,風就會把宣紙掀起,這字還怎麼寫得下去?
一個夏天下來,我就沒見聶億林的衣服乾爽過,汗水多了,他便擰把毛巾擦擦臉,擦臉的目的並非完全是為了降溫,而是怕汗水滴在了宣紙上,宣紙浸溼了,帖子也就無法臨了。
夏去冬來,其實冬天也難受,北風呼呼的往裡灌,漁具店就象一個大冰窖。
臨帖講究身姿挺立,且身體不能隨意晃動,稍一晃動,筆下的字就會走形。
在這麼個形同冰窖的房間裡長時間站立著不能動彈,那份滋味,只有身臨其境的人才能體會到。聶億林經常被凍得渾身發抖,但仍咬著牙堅持再堅持,只到手完全不聽使喚了,他才會放下筆,跺跺腳、搓搓手,待身體稍稍和緩後,便又迫不及待拿起毛筆……
古人講“頭懸樑 、錐刺股”,聶億林雖然沒有“懸樑刺股”,但他的這種刻苦,恐怕比“懸樑刺股”也差不到哪裡?況且“懸樑刺股”只是個勵志的說法,而聶億林的刻苦,卻是真實存在的!

三
隨著交往的增多,我對聶億林的成長之路漸漸由模糊而清晰。
1993年,19歲的聶億林從家鄉隨州來到了二汽基地。哥哥在二汽基地開了家菸酒批發商店,生意做的很是紅火。
按理說,哥哥應該把聶億林留在店裡,何況他的生意也需要人手。然而眼光深遠的哥哥卻讓弟弟去擺煙攤,他告訴聶億林,路要靠自己走,指望誰都不行,他自己也是靠擺煙攤做起來的。
第二天,聶億林帶著從哥哥那裡賒來的香菸,推著煙櫃來到了東風大道上。這裡是基地職工上下班的必經之地,是個擺零攤的好地方。
或許是上天的關照,聶億林第一次出攤就賣出了6條香菸,而這還只是早晨的銷售成果,5點鐘後,下班的員工還會從這條路回返,想必賣出的香菸也不會少。
然而在短暫的喧囂過後,等待著聶億林的卻是難耐的寂寞,上班的人流過後,大道上便少有行人,偶爾有一、二人經過,而且還未必買菸。
湊巧的是,在距聶億林煙攤不遠處有一個書攤。書攤上擺放著各種書藉,多半是過時的雜誌,不論厚薄,一塊錢一本。
為了打發時光,聶億林決定買一本雜誌,然而在挑來選去中,他最終卻買了一本字帖,那本字帖就是歐陽詢的《九成宮》。
當時的聶億林,完全不知書法為何物,他就是覺得字帖上的字寫的漂亮,所以就買下了。
此後,只要沒人買菸,聶億林便會拿出字帖,用樹枝照著帖子上的字在地上比劃起來。後來覺得用樹枝在地上寫字不得勁,索興買了毛筆和墨汁,出攤時帶上幾張報紙,正兒八經寫起了毛筆字。
久而久之,聶億林臨帖竟然臨得有模有樣了,撇是撇,捺是撩,工整之極。
那段時間,聶億林的煙攤一度成了二汽基地的一道風景,來來往往的人們,買菸不買菸的,經過煙攤時都會駐足停下,不為別的,就是想看看聶億林寫字。

四
兩年後,聶億林用擺煙攤的積累開了一家漁具商店。二汽基地不少職工都愛好垂釣,開漁具店效益應該不會差。
有了漁具店後,聶億林寫字的條件改善了不少,然而寫著寫著,他卻突然有了一種寫不下去的感覺,每次提起筆,卻不知怎麼下筆為好。
聶億林所面臨的這種狀態,不少書法愛好者都曾有過。學習書法就如同登山一樣,越到高處,難度越大。這時候如果有人能拉上一把,就能領略到無限風光,反之則會滑落到起點。不少書法愛好者就是在這一階段對書法產生了厭倦,有的甚至從此封筆,不再沾墨。
我對聶億林說:“你該拜個老師了,單憑自己摸索,很難有所突破。”
不知是我的話起了作用,還是聶億林心中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第二天,他還真就帶著自己的習作上了路。
出乎我意料的是,聶億林還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他竟然一路直奔到了襄陽市書協,並一頭闖進了書協主席凃廷多的辦公室。
聶億林對塗廷多說的第一句話是:“我要參加襄陽市書法家協會。”第二句話是;“我要拜你為師。”
塗廷多是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湖北書協副主席、襄陽市書法協會主席。他的字典雅瀟灑、大氣磅礴;粗獷如大江奔騰,細膩似行雲流水……即便是在繁星滿天的中國書法界,他的字也佔有一席之地。
面對著這麼個書法界的大家,聶億林卻竟敢開口就要拜人家為師,這不等於是一個小學生對一個素不相識的大學教授說“我要當你的學生”一樣可笑嗎?結果如何,想都不用想。
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塗廷多在看了聶億林帶去的臨帖後,竟破天荒的接納了這個從未謀過面的年輕人。這其中固然有凃廷多愛才惜才的因素,但何嘗又不是他與塗老的一種緣分呢?
此後,每個週六的晚上,聶億林便去塗廷多家中接受指導。
在塗廷多的悉心指導下,聶億林在書法上的進步如同日新月異,此時的他終於從“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困惑中走出,從而進入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勝境之中。直到這時,聶億林筆下的字,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義意上的書法。
在跟塗廷多學習書法的同時,聶億林為博採眾長,還先後拜著名書法家沈鴻根、吳象甫為師,這兩位書法前輩也給了他很大的幫助。
對那些在書法上給過自己幫助的人,聶億林都心存感激,皆以老師尊稱,而唯一例外的是,他對塗廷多的稱呼則為“恩師”。老師和恩師雖然都是“師”,但意義卻不一樣,由此可見,塗廷多在聶億林身上該是付出了多少心血?
有一次我和聶億林聊到這個話題時,他動情地說;“我在書法之路上能走到今天,離不開恩師的真誠指導,他是我一輩子都會記住的人!”

五
在書法之路上辛勤跋涉了11年的聶億林,終於到了收穫的季節。
2004年,聶億林的作品在”一義之獎”
大賽中被評為行草三段。同年其作品又入選中國首屆書法作品網上展。2005年,他的作品在全國移動通信杯書法大賽中獲優秀獎。2006年襄陽市書法家協會專題為聶億林舉辦了“聶億林書法作品展”……
與此同時,聶億林也實現了自已書法家的夢想;2005年,他被湖北省書法家協會接納為會員;2006年又加入了湖北省青年書法家聯誼會。
靠著這份執著,靠著一股堅韌不拔的精神,聶億林完成了從一名書法愛好者到書法家的蛻變,而這條路,他還在繼續往下走著。

六
2005年底,我結束了在試車場的工作回到了武漢,而此後不久,聶億林也從襄陽去了深圳。迄今為止,我和聶億林已有17年末見面了,但我們的友誼仍一直保持著。
我和聶億林的交流,先是通過QQ,後來有了更方便的微信後,便轉到了微信上。我倆聊天的內容很寬泛,海闊天空,想啥說啥。在聊天時間上也沒有定律,有時一聊就是一天,有時三、五個月也不碰一次面,總之是很隨意,譬如某天的某個時辰,他會突然發來一個莫明其妙的信息;我想成為畫家,於是我就成了畢加索。這時候我就會順著他的話題回返一句;我想成為書法家,於是我就成了聶億林。然後他會發來一個“哈哈”大笑的表情包,而我則會把這個表情包順手返回去……哈哈哈,有意思吧?但我倆真的就是這樣。
當然,我們聊的最多的還是書法,其實我不懂書法,所能給他的也就是精神上支持,然而我們的交往卻能從2004年保持到現在,這或許應該是一種緣分吧?
最近,聶億林給我發來了一張他米體的臨帖,大約在三年前,他也給我發過同樣的臨貼,只是那時他剛剛涉足米體,而現在己是三年後了。真是日月如梭,眨眼之間三年過去了。
聶億林發來的所有臨帖,我都會收藏到文件夾裡,閒時就打開看看,看他的字,是一種享受。
我把他三年前發來的那張臨帖拿出來和現在的臨帖比照了一下,果然是大有長進,如果說他三年前的臨帖還很稚嫩的話,那麼現在的臨帖就老道多了,米芾書法中的那種“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在新近的這張臨帖子裡盡顯其中。
米芾是書法界公認的“宋朝第一”,他的字騰挪跌宕,富有韻律和動感,而且鋒面變化多端……聶億林能把米體臨到如此逼真,無疑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但讓我更為感嘆的,還是他的執著,一個人能三年不變堅持臨一種書體,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毅力?!

七
前天在百度上查資料,資料查完後驟然想到了聶億林,於是便在搜索框打上了他的名字。
出乎我意料的是,網頁上推出的並非是書法家聶億林,而是深圳一家叫“鉑湧達電子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的聶億林。
出於好奇,我進這家公司查看了一下,發現這個聶億林不僅是法人代表,而且集董事長、總經理於一身。再看股東持股狀況,聶億林的股份為百分之百,也就是說,這家公司是他的,公司裡所有的事,他說了算。而經營狀態一欄,顯示的則是“存續狀態”,這表明這家公司不僅“依法存在”,而且“正常運行”。在瀏覽中,當我的目光無意觸及到公司地址時,驟地心中一亮,以前和聶億林聊天,我曾問過他在深圳的住址,而他報給我的地址,正是這個“鉑湧達電子有限公司”的所在地。
毫無疑問,這個“鉑湧達”的聶億林,就是襄陽“漁友之家”老闆的聶億林,也是書法家聶億林。沒想到,聶億林不僅字寫得龍飛鳳舞,在商海里竟然也如魚得水,真是個奇才!
退出百度後,我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一聶億林的身份該如何定位?書法家?小店主?公司老總?
其實, 我們的生活是多彩斑斕的,沒必要把自己拘泥於某個單項上,譬如聶億林,經商是他的事業,書法是他的愛好,但二者完全可以齊頭並進。而聶億林,就是這樣一個能把生意和書法完美結合在一起的人!

版权声明:聶億林一商人與書法家的完美結合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fcdong.com/f/fb1e48b4765222de673f4befad2366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