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000億美元?中國芯“底牌”被揭,阿里釋放重要信號

自從華為被“卡脖”後,這幾年我國科技發展的重心就落在了芯片上。在國家的呼籲下,有數萬家中企湧入半導體領域,熱度非常,且“中國芯”傳來了不少好消息。就在大家都以為,國內芯片企業有望打破美芯片封鎖的時候,一份數據發佈,澆了一盆冷水,中國芯“底牌”被揭。

根據數據顯示,2022年中企累計砍單的芯片總數,迫近1000億枚,超970億枚。但事實上,這份數據並沒什麼好炫耀的,在全球需求下滑以及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這個數據只能說明,中企的芯片需求下滑了,並不能說明“中國芯成了”。

而另外一份數據才能說明國內芯片產業發展的真實情況,2022年,一共有5746家半導體企業註銷或倒閉,並且中國芯片進口額出現上漲,超過了4000億美元。毫無疑問,中企對美芯依賴度還是很高,並沒有得到明顯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還沒有到自嗨的時候,中企還是要專注自研,全力提升芯片國產化率。個人認為,在行業內,華為、阿里的表現是值得學習和效仿的。在RISC-V領域,阿里正式攤牌了,展現出了很強的技術實力。

在RISC-V生態大會上,阿里也正式官宣,全球RISC-V芯片的出貨量突破了100億枚,而中國則佔據了50%的份額,預計到2025年,全球採用RISC-V芯片架構的芯片將超過800億枚,中企將迎來全面爆發。

為了提升“中國芯”的競爭力,阿里也做了不少的努力,比如成立了11個技術小組、上線了“RISC-V學院計劃”、制定了“玄鐵優選芯片”計劃以及參與了29個技術方向的標準制定。很顯然,中國企業在RISC-V領域已經一馬當先。

事實上,除了關注芯片發展外,阿里對於科研的重視程度,也是行業標杆。早在十幾年前,王堅就提出了要自主研發的建議。在那個中企還在堅持“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時代,做科研被當作“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外界都嗤之以鼻,但阿里卻堅持要做,即使虧損了十來年,“燒”掉了上千億,阿里也依舊沒放棄。

而近日,王堅當選全國政協委員,且阿里受到杭州、浙江以及重慶等多地的官方接見,也釋放出重要信號,阿里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科技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如今,各地都在抓經濟,大企業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阿里也受到了官方認可。

正因為有這股對科研的執著和堅持,才換來了阿里的強大。人民日報也說過,唯有堅持科技研發和技術創新,才能換來“星辰大海”。阿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要想避免被“卡脖”,要想實現獨立自主,只有埋頭苦幹,沒有任何捷徑!對此,你怎麼看呢?

版权声明:超4000億美元?中國芯“底牌”被揭,阿里釋放重要信號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fcdong.com/f/fc77629b8b315e05ecb9e651f069bc2a.html